小妹奔姐姐而来,满足小妹心愿——游游滇池。要得要得,滇池位于昆明市区西南,离她们住地儿很近。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也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有着“高原明珠”之称,值得一游。
据《云南通志·地理志》载:“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还有一副长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读之,如见滇池的碧波荡漾,令人向往。
连日来雨水不断,气温凉爽,穿裙装要搭配连裤袜,裤装短袖要带上外罩,看天气预报,一天无雨,小妹真是有福,天气给力,可以尽享美景。
乘坐朋友的私家车,娇娇开车同去,她已去过多次滇池,可以当导游。一路满目清爽,顺利来到目的地,车停在宽阔的停车场。
对面就是海埂公园,走进公园,岸边树木葱翠,绿道蜿蜒,绕滇池湖畔,漫步欣赏。
阴天,不见蓝天白云,只有灰黑的云彩漂浮在天空,但别有一番意境,更显滇池厚重深沉,宽阔的湖面碧波荡漾,西山绿植茂密,郁郁葱葱,山水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站在岸边感受滇池,微风徐徐,夹杂着丝丝清凉,不时有海鸥飞来,伴随着悦耳的鸟鸣,刹那间思绪便融入这滇池的自由与灵动中。
飞行的海鸥,使她想到了晓露,因海鸥乔纳森而使她俩成为知己,而此时她眼里的海鸥,似是她俩的乔纳森,恰好两只飞过,进入她相机的镜头,她迅速拍摄下来,她要发给晓露。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b5be532e54bb7dca.jpg)
思绪随海鸥飞翔,似和晓露一起飞翔到碧海蓝天中,穿过翻滚的浪花与飞溅的水珠,飞向天空。
“坐一坐游船吧,姐?”小妹一句话把她拉回当下。“当然可以。”“每人150元门票,来回40分钟的游程。”“出门不能心疼钱,穷家富路。”她大方地说。
亲近湖水游览滇池,又是一番感受——景色壮丽,水面宽阔。站在三层的甲板上,俯瞰滇池,“高原明珠”更令人着迷;天空的云层一直在变换,露出太阳了,“看,蓝天白云出来了。”“姐,来来来,快拍照。”娇娇有眼力劲,成了她们的专职摄影师,姐妹俩的各种组合,随着天空和云层的变化,记录下美好的瞬间。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e6dd206c87dfc85a.jpg)
下船返回公园,看不够的湖光山色。移步换景,人们在湖边的绿道上遛狗散步、结对骑行或休息小憩、休闲野餐,全家拍照写真,不时有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湖畔,和谐宁静的氛围,令人陶醉,呈现出一幅“只此青绿”的美丽生态画卷。
“姐,绣球展览。”妹妹眼尖,围挡内各种颜色的绣球诱人眼目,“走,看看去。”每人20元的门票,还去吗?”“去啊,怎么不去?想去就去。”
走进展区,这是一波无尽夏的花海吧?有稻草艺术品的衬托,有西山的长远背景,老天给力,此时已现淡淡的蓝天白云,身处绣球花海之中,随手一拍,用娇娇的话说:“出片效果太好了。”
查阅资料,海埂公园阳光大草坪的绣球花展名曰:“奔来花展”,占地4000平米,5月份即已开始,但直至现在7月底,千万朵的绣球花依然娇艳绽放。枝叶茂密,花团锦簇,绚丽多姿的花园中,每隔几步,有巨大的“稻草”雕塑,憨态可掬的小猫咪,张开双臂拥抱着一簇鲜花的稻草人。
可以登高俯瞰整个美丽的绣球园,可以成为孩子们躲猫猫的藏身宝地,还有情人在秋千上晃悠悠地说着悄悄话。
色彩斑斓的绣球园,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漫步在花间小径,娇娇不时为姐妹俩拍照留念,感受着微风轻拂,花香四溢,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充满诗意与浪漫的“繁花”世界。
滇池的美,丰富而多样,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文化旅游融合在一起,环滇池一带的生态文化景观串就像一串璀璨的珍珠,文化的光辉与自然的美景相互映照,给游人绘制出一幅生动的立体画卷。午餐定在傣家小院,餐饮文化可见一斑。
将芭蕉叶铺在桌面,用天然染料将糯米染成红、黄、蓝不同的颜色,搭配有傣味烤鸡、罗非鱼、时令蔬菜、菠萝饭、米粉等,再配上各种调料,丰富的味道,让她们大快朵颐。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f2cfddec7240034f.jpg)
饭后,来到民族村。在民族村,展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藏族等25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地特色。
民族村占地面积89公顷,乘坐每人60元的游览车,有车览,即不下车,只从展园门前经过;有实地游,历时三个小时,走马观花,游览一圈。
不同的民族风俗,给人的感受相同,不同的图腾,不同的建筑风格,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趣味和风情。
游览印象深刻的是白族村、苗族村、佤族。
白族村房舍建筑精致,有一条完整的街道。村内有广场,有民俗文化展厅,有民族祭祀场所,有工艺美术纪念品,村口一家剑川木雕工艺品店,数以千计的木雕十分抢眼。
苗族以山地农耕为主,共105万余人,是云南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苗族村选取三地为营造环境,以典型的板屋、吊脚楼等民居为构建主体,提炼了苗族的精华,吊脚楼展示苗族服饰及手工制作工艺,民居楼则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间风范。
佤族是云南独有的世居民族,人口38万,主要聚居在云南澜沧江南段以西的阿佤山区。佤寨分布有茅草顶的牛栏式建筑群、牛头广场、神灵广场、司岗里石雕以及粮仓等。牛头广场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动场所,场正中的牛角为佤族的寨桩。广场前的两个石人,名为木依吉,阿依娥儿,分别是佤族民间最崇拜的男性和女性祖先。神灵广场表现了佤族万物有灵,灵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观念。
“累了,累了,回家吧。”妹妹转累了,想回家了。“走,回家去。”
坐在返程的车里,妹妹说:“今天的出游很松弛,午饭吃得好。”妹妹快乐,她也高兴。
![](https://img.haomeiwen.com/i6644968/c7d1d13664ae861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