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空巢期"这个词还是在南京读书时,那时也就22,23岁。应该是社会学课讲到的,那时正青春年少,单身狗的日子随性且纯净,偶而也"天凉好个秋"般向往爱情。读书时真的快乐,就是天地任我游,挥斥方遒,意气风发。那时对已经步入或即将步入空巢期的家庭及个人充满同情。
毕业后三年,我结婚并且生女。李先生一直工作在外,两地分居聚少离多,从女儿三岁起,我独自一人带到现在,12年。
尽管我明白,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以我们最初的规划是女儿上大学后才住校,也就是说,距我对空巢心理接受还有三年的高中生活。但事实上,女儿中考前状态特别不好,摸底考试一次不如一次,看着成绩就是一种深不见底的恐慌,三摸时成绩回弹,但是中考的估分不容乐观,权衡之下,我们决定上私立高中,起码管理严格可能会加强自律。
假期中,女儿很是憧憬住校生活,于我,整日与女儿相伴,倒也未曾惆怅。之前女儿去夏令营时,我过得便是单身的逍遥日子。
到今天,女儿住校第九天。
中午接到女儿电话,听了听女儿吐槽她们难看的军训服,鉴于军训延迟两天回家,絮叨食堂饭菜,老师们上课缓慢的速度,还有些许的退缩,有点身在"贼船"的悲壮与无可奈何……这个小宝贝应该是想我了。
路过小区门口,有整车土豆出售,量大从优,下意识的就要去买。仔细一想,爱吃土豆的娃两周才回家一次,没必要囤了。
随着女儿住校,我很多的生活惯性发生改变。可以买我喜欢的水果蔬菜,比如茄子,比如桃子,但我真的自己做好时,却发现味道也不甚了了。
李先生依然在忙,已经四十多天不着家了。这九天,我重回单身时代,过上了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而且,这将是我今后生活的常态。
我知道,从女儿住校起,便是我们家的过客,一步一步与我们分离,完成她的社会化过程。
而我,真正迈入空巢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