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翻副册时,看到这首诗。整首诗寓示了香菱的命运。
宝玉看时,册子上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败藕枯。
其中的桂花,暗喻薛蟠后来娶的夏金桂,“莲败藕干”隐指英莲结局,甄英莲就是后来的香菱,香菱后来应该被夏金桂虐待致死。
香菱是“红楼梦”中比较特殊的一人。她出身仕宦之家,相貌类似秦可卿,俊俏灵巧,身世和林黛玉接近,父母早亡;行为举止端庄淑雅,为人待事又平和温柔。可她偏偏,成了最不成材的呆霸王薛蟠的房中人。
香菱本叫甄英莲(谐音真应怜),被拐子所卖,却被薛蟠看上,买去后先当丫鬟,后来成了小妾。
“红楼梦”开篇,曹雪芹自说经历一番梦幻后,把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故曰“甄士隐”。而尘世最为繁华昌盛的姑苏,有一殷实官宦之家,男主人正是甄士隐。
甄家生了个粉妆玉琢的女儿,便是甄英莲。这一天元宵节,仆人带着英莲观看灯火,因要小结,把英莲放于台阶上,谁知回来不见了英莲。英莲被拐子领跑后,等长到十二三岁光景,越发出落的标致漂亮。本来拐子把她卖给一个冯渊的人,可拿了冯家银两后,起了贪婪的拐子又把英莲卖给了金陵一霸薛蟠。
谁知那薛蟠仗着财大势大,把冯渊给打死了。然后就有了“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贾雨村为了巴结薛家、贾家,狗仗人势,胡乱判了英莲被拐案,薛蟠只赔些钱了事。
此后,英莲跟薛蟠一家来到京城,到了贾府。又被薛蟠纳为小妾,改名为香菱。
在贾府建造大观园,贾府中众姐妹住进大观园;此时,大观园成了红楼世界中唯一的乐土。
一次酒会上,薛蟠看上了戏子柳湘莲,不曾想,柳湘莲是个有能耐的主,心生一计,狠狠把薛蟠死揍了一顿。为此,薛蟠也大为改观;打算跟着商队外出,经营一段时间生意。
薛蟠的暂时离开,使香菱有了机会,住进千思万想的大观园。
进到大观园后,发生了非常有名的香菱学诗的故事。香菱学诗,是非常有趣,又有着深刻思想的事件。
当然了,大观园中最有诗情的,自属林黛玉。林黛玉很同情香菱,也很乐意教她。开始,她让香菱读诗,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而且,还是有选择的读,重点读王维、李白、杜甫的诗。香菱不分昼夜的读,很快把他们的诗都学了。然后似有所悟,黛玉又教她平仄、押韵、推敲字等。
香菱先写了一两首。写的不怎么高明,可已有了门径。香菱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扣土,来往的人都诧异不已。如此这般,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薛宝钗看到了,说林黛玉引得香菱疯魔了。本来平时香菱有些呆头呆脑,这下更成个呆子了。
晚间,香菱还是满心想诗,睡梦中也不忘记。她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于梦中得了八句。早上起来,匆匆梳洗,还没吃饭,就赶紧写了下来。
最后的这一首诗,只看前四句,就立意很高。“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众人都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趣。至此,香菱学诗算是学成了。可见,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天才小说家曹雪芹,为什么要安排香菱这个丫头进大观园呢?自有他的深意所在。因为香菱是位有诗性的女儿,她一定要融入到众位有才情的姐妹中,一展她的才志与情思。
而且,香菱的命运,曹雪芹用了许多的笔墨,也煞费苦心。毕竟,开篇的故事,都是以英莲被拐来牵出许多剧情。
到八十回时,薛蟠已经娶了夏金桂,香菱开始也受到很大的屈辱。她的命运肯定是很凄惨的,正所谓“香魂返故乡”。
虽然曹雪芹的后四十回原稿丢失,可我们依然能够从判词中,大致预断香菱将来的结局。
香菱一生是凄清苦难的,也是波折悲惨的。只有她的学诗,寄托了她一生的梦想和志向,这也是香菱内心深处的香魂所在。
在那个大厦将倾的时代,任何人都难逃覆灭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