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岭新书《认知觉醒》第二章第一节,匹配:舒适区边缘,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
尽管之前作者的公众号上,已经读过这一章节的内容,再次通过纸质书的阅读,依然感受到本章主题思想的厉害。
就像标题所讲的,匹配原则,是适用于万物的方法论。我似乎真地感觉到,也许世间很多的问题都是由于同一个原因,那就是不匹配。
匹配,是什么意思呢,按照对书中作者意思的理解,就是能力与事情难易程度相适应。它并不是指轻松地完成任务,也不是指完成任务非常困难,而是指在轻松和困难之间的一个状态,是需要付出一点努力才可以完成任务的状态,也叫做舒适区边缘。
什么是舒适区边缘,这里就要提到一个重要规律。能力成长遵行一个重要的法则: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舒适区边缘就是我们的拉伸区,它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
什么是不匹配呢,就是我们处于能力的舒适区或者是困难区。在舒适区里,我们的行动很容易,但更多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因此也容易感到无聊而走神。在困难区,我们会始终处于焦虑的状态,也容易因畏惧而产生逃避心理。这两种状态,因为能力与难度并不是最好的匹配,所以,对于成长进步都不能产生好的效果。
而在舒适区的边缘行动,因为有些困难,所以具备一定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稍微努力一点,就可能突破它,获得成就感。成就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和激励,付出努力后的收获带给我们的愉悦,让我们保持一个良好的行动状态。这是正确匹配的学习状态。
其实,我们过去很少说匹配,但会经常讲合适这个词。比如,你的方法是不是合适,工具是不是合适,两个人的关系是不是合适。是否合适,其本质要看两者是否处于一种匹配状态。我们仅仅想要预测明天是否会下雨,并不需要了解气象学;我们只需要拉一吨货,并不需要使用一辆大卡车;当然涉及到人的关系是否合适,需要考虑的匹配因素就更多了,比如文化观念,兴趣爱好,两个人成长的差异等。
最好的状态是匹配,愿我们都能够拥有匹配思维,去找到匹配的工具,匹配的方法,匹配的人生目标,以及匹配的人生伙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