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者日以疏》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扬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选了首之前只知道哼断断续续的旋律而不知歌名的曲子来背景。王菲的《乘客》。每次听到“坐你开的车,听你听的歌”,就有一种想随一个浪子墨客去闯荡天涯的感觉。
思绪是最能顺藤摸瓜的东西,起了一个念头,其他繁杂的了无边际的想法就蜂拥而来,初中的时候看人家写的书,那句“思绪顺风而起,回忆纷至沓来”被我认为是最好的倒叙法记事文体开头。果然是见识太少,才事事觉得惊艳。
最近的睡前看的书是《不抱怨的世界》,但我现在在这儿磨蹭出来的只言片语,谁说不是抱怨的宣泄口呢。亦或者,我该收拾好潜意识喜欢用的转折连词和感叹词。理智客观的人更容易不抱怨吧。其实那个紫色橡胶手环活动,我也想参加,就像我无数次起的减肥念头一样,想要去参与那个为期21天的自我挑战活动。
某一年的北京市高考作文主题是:感情的亲疏和理性的认知。我深知,自己恰恰是那种重感情的人。爱屋及乌,以人废言两词儿,一直潜藏在我为人处事中,明知不好,也放任自由。毕竟我们这辈子,至亲和挚友都实在难得,为了他们,有时候也不想坚持什么道德原则。
离开的人慢慢地就疏远了,周围的人慢慢熟悉后就亲近了。那么,离开的人是不是就不牵挂了,身边的人,又是否不再离开?我说过要研习的佛经,因为太过深奥而难以入门,偏在某本浅释本上看到一些话,说人本质上就决定了终生孤独。发肤受之父母,衣食得于社会,我们和同类打交道,我们却都独自上路。
一直病态地强调自己的孤独的人是不是没救了呀?有些人藏了很多秘密,说出来能吓人一跳,我想一些人就好像是活在隧道中的,也许唯一一丝光亮只存在于他们心中,即使他们已经离开隧道很久了,他们的内心仍与世人隔离。我处在离开隧道的缺乏安全感中,我处在与世人隔离的尴尬寂寞里。
除了城门,远山上墓碑和土坟林散地分布着。再老一点的都不能分辨的古墓被犁为了田地,墓前的松柏也被伐倒当作柴薪。守护这墓群的白杨啊,沙沙的声音反倒是让人发愁,你们愁什么我不清楚,只是此刻,我想起了那个等待游子的故乡啊,我却没有回家的理由!
常回家看看。之前我一直没想过,回家到底需要个什么理由,不是那个生你养你的地方对你的牵挂么。现在才知道,出门容易回家难。并不一定要衣锦还乡,只是,没了那个必要的理由,对家乡的想念成了稍纵即逝的愁绪,多被繁杂的日程规划和购票程序打消。
被问到国庆放假回去不,不敢给个准信。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地方,没有一件重要的事做引子,我就彳亍着漠视。
然后就想起了这些年遇到的一些朋友们。很多很多,日以疏了。最近总是把新认识的人和过去的人做比较。
有一个朋友说喜欢摇滚,当时想到几年前猫跟我说她一个人在家听《nobodys home》.对重金属有热爱的人难免对社会有些些控诉。有一个朋友很温柔,想起鸟儿小学和我一起玩儿的时候,颇有些当妈妈的感觉,对我十分照顾。想起一个很张扬的人,像那个和我相看两厌的男生。
倒好像是前些年把爱憎都用多了,这几年开始很心平气和对待顺势而来的种种。除了一人,我拿他彻底没辙。又及,我和肉儿讲,我以后可能会遇到很多朋友,他们和我的好友们有部分是类似的,但是他们都不是原来那群人,不可能再有一个人像前辈,再像,我也无法像对前辈一样对他。幸好我早遇到了一群生命中至诚的挚友,而且我不会疏远你们。
上文写于2013年9月8日,我在大学里读书,家乡离上学的城市五百多公里,坐火车七个半小时,虽然在同一个省,一个学期,也至多回家三四次。今天是2019年5月17日,我在远离家乡8000公里的异国工作生活,丈夫对我疼爱有加,宠溺无度,生活上有安逸有烦忧。一个月有两三周想家,一周有两三天想家,一天有两三次想家。上一次回家是春节,除夕当天的飞机,13个小时的飞机,五个小时的火车,到家是初一的凌晨一点半。妈妈准备的年夜饭还在桌上,玄关的灯开着,门铃声惊醒了在客厅沙发上等我们等到睡着的妈妈,在家待了两天半,又飞去丈夫家乡省亲。
想念家乡的夏天,酷暑暴雨,蛙叫蝉鸣,可乐加冰,懒而惬意。是我毕生难忘的好光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