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一词如今风靡中华大地,佛系青年、佛系人生、佛系恋爱、佛系工作等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时尚标签。
“怎么都行”、“顺其自然”、“命中注定”,仿佛在一夜之间很多人大彻大悟,立地成佛了。这样一群人自称“佛系”。
为什么那么多年轻人喜欢“佛系”状态呢?因为快节奏的现实太苦逼,偷懒太舒服,为压力巨大的生活找到自我安慰的出口。
在奋斗的年纪,请远离“佛系”01
第一次听到“佛系”一词,是我的表妹茜茜告诉我的。
茜茜今年30岁,大龄未婚女青年,多年被父母逼婚;在银行业务部门工作,如今业绩压力超大,在百感交集的生活夹缝中她选择了“佛系”的处世方法。
选择“佛系单身”,她不再在乎父母或朋友的看法,对于男人不主动,不拒绝,应付相亲,一切随缘。她这样逃避婚恋的行为,令茜茜的父母更是苦恼。
茜茜是部门的主管,但近3年来,薪资没涨过,职位也没有提升,她对工作也开始处以 “佛系”态度。
近几个月,她不再像以前一样拼命地去完成任务,而是开始得过且过地应付工作。她对一切毫不在意,上班经常迟到,工作完成粗糙,借口见客户溜出去逛街等。
茜茜的领导和同事也曾劝她端正工作态度,可是茜茜张口就是:人生苦短,何必给自己那么大压力;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她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佛系”工作态度,导致她的部门业绩急剧下滑,领导对她大为不满,免去了她的主管职务。
遭遇职场风波,茜茜并无悔改之意。她中了“佛系”的毒,心情不爽,就给单位领导递上了一封洒脱的“辞职信”,受不了眼前的“苟且”,要去环游世界。
茜茜“佛系旅游”3个月,自己的积蓄快要花光,每月4000多元的房贷开始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佛系”生活态度,看似和谐,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但实则是消极的人生的借口,而非努力之后的宠辱不惊。
02
“没有怒目金刚,哪来佛祖安详”。不尽人事,哪能随随便便听天命。
“佛系”文化是强势生活下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他们通过构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找寻新的归属感和身份认同;他们以“无所谓”的态度降低了心理的期待值,得到的都是侥幸,失去了也不会觉得可惜。
“佛系”如现代版阿Q精神,对一切事物的不热情,消极厌世,自我愚化,自我迷失的表现。
如果为官“佛系”,那将是不作为,懒作为的表现,仿佛身在官场“两袖清风”,实则是渎职。
万古留名的耿直官员范仲淹曾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范仲淹到饶州做官不久,在附近做县令的诗友梅尧臣,寄了一首《灵乌赋》给他。
诗中劝诫他不要像啄木鸟一样,啄了林中虫,却招来杀身之祸。面对贪官污吏不要过于耿直,劝范仲淹应学报喜之鸟,而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要他管好自己的“乌鸦嘴”。
通过这篇《灵乌赋》,范仲淹已然看出梅尧臣和自己不是同路人。
范仲淹立即回了一首《灵乌赋》:
“彼希声之凤凰,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如果范仲淹选择“佛系”人生,在沉默及圆滑中为官做人,那我们历史上就少了这样一颗璀璨的星辰。
正是他这样的真性情,有着一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胸怀,才能成为后世士大夫政治所追求标榜的楷范。
佛也不是一生下来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四大皆空的。很多佛在走上平静、大欢喜的世界前,都经历了无数的降妖除魔,最终才能立地成佛。
在奋斗的年纪,请远离“佛系”03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我想“立地成佛”,可是手中却无斋饭。
当你想“一切看淡,怎么都行”时,我们拿着普通的成绩如何就业?我们父母的医药费能不能支付得起?我们进入社会后,拿什么去购买昂贵的房子?
现世安稳,没有战争与饥饿,一点就业压力算什么,一时的不成功算什么,迟来的婚姻算什么。“佛系”只能麻痹灵魂一时,庇佑不了我们一世。
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这样刻画的“中国的脊梁”: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他们,不是“佛系青年“,是有脊梁的中国人。
我们可以选择淡然生活、无欲无求的生活,但当新目标出现时,或者底线被触及的时候,希望你依然可以提枪战斗。
勇敢地去看,去认知,去接纳痛苦与糟糕的事情,然后去做点儿什么,去改变。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一》中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网友评论
何谓“大雄”,便是让人在证法路上要勇猛精进,便不是你所言消极思想
轻轻松松地工作,辛辛苦苦地生活
能量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