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云(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课程主讲)
近日,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第1期学员邓景星联友请我为平江书法院创作一副对联,用于春季班开学招生宣传。邓景星联友是一名书法家,是平江书法院院长。他对联作提出如下要求:“直接明了,文采飞扬,体现学习书法好去处,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过硬。”
审读命题,根据个人写作风格,我把构思重点放在如何落实“文采飞扬”四字上。至于质量、师资、环境等内容,不是对联这种短小文体可以容纳下的,自可以在宣传文案中详细介绍。介绍和夸耀,实在不是对联的长处。虽然,如果硬要写上这些不适合对联的内容,于我毫不费力。要知道,我可是从应征广告语转到写征联的。为了充分发挥对联的作用,我打算自我加压,将其用途定为:不仅用于新年开学宣传网页,而且作为平江书法院的一张文化名片,可以永久张贴悬挂大门或其他合适场所。经过一个早上的构思和修改,最终定稿如下:
承屈韵杜魂,敢教下笔有神助;
法颜筋柳骨,转益多师写我心。
上联,屈韵杜魂,体现平江历史文化特色。平江乃诗祖屈原、诗圣杜甫的魂归之地,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一个“承”字,体现了平江书法院作为传统文化继承者的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敢教,体现了书法老师对自己水平的自信。教,是使的意思,在此也可以理解为教授。下笔有神助,承上句“杜魂”而来,化用杜甫“下笔如有神”句。原就写诗而言,这里亦可以指书法。
下联,颜筋柳骨,出自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是点赞颜真卿、柳公权的最著名评语。颜公书法用笔肥厚粗拙、筋健洒脱,柳公书法棱角分明、骨力遒劲,故云。这里不仅体现书法院以大家为师法对象的主张,也体现书法院从楷书学起的主张,和以楷书为主要教学书体的特点。转益多师,引自杜甫诗句“转益多师是汝师”,强调学习书法要善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写我心,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想法、情感及观点等等,揭示了书法创作的本质。
从对仗手法上,此联既工整又有变化。如“屈韵杜魂“对”颜筋柳骨”对仗很是整饬,而“下笔”对“多师”之对显得很灵活,不能以现代汉语语法的动宾结构不一致来衡量。
一副上好的对联可以为书法培训机构壮大门面,提升品位。一流的书法配上一流的对联,相得益彰,各美其美。否则,如果仅仅是对联的书法写得很漂亮,内容却粗鄙不堪,甚至根本不是对联,那无形之中就掉价几分。实力相当的书法培训机构,有一副好联的,相比没有对联或者没有好联的,单从文化品位上来讲,或许前者可以甩后者好几条街。从宽泛意义上说,这也可以算是我这副对联的实用性吧。
在创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专业对联作者,在尽量满足约稿方要求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一味迁就。如何更加周到地服务约稿方?我觉得不仅要想其所想,也要想其未想。否则,我们写出的对联作品只能被看作宣传品,只能看作是书法的陪衬品。如果对联沦落到这个地步,那么对联就太不值钱了。

补记:一位老年联友阅读此文之后,对“神助”“我心”之对提出疑问。我回答说,神助,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来看,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助,不是动词,而是名词;“我心”也是偏正。正好结构相同。他回答说,“这样的对仗大胆了”。我感到很遗憾!多年来的对联教材中关于对仗结构相同的要求,把联人束缚得多死。如果不是看到我这篇文章,或许他一辈子也不知道可以这样对仗,更没有见过更大胆、更出位的对仗。这更激发了我做好这门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课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借此机会,今天跟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主讲曾老师公布创作润格:对联一副2000元起。若有需求请加微信13576651312。同时,曾老师同步写征联训练营第1期正接受报名,具体开班日期待定。时限从今年3月初到8月底,共计6个月,180天。主要平台是微信群。教学形式是文字、语音、图片相结合。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9项,其中含12节精品课程,还有品评《对联话》、一对一指导等。

需要强调的是,我打算限定训练营学员名额。若人数太多,可能会影响一对一指导的效果。需要学习的联友请尽快报名。
要咨询详情、参与预热,请加曾老师的微信13576651312,也可点击链接:
我们的口号有两个。一个是端端正正学清联,大大方方写征联;一个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了解课程内容和特点,请看以前的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