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统文化
现代书院如何定位

现代书院如何定位

作者: 海尚轩 | 来源:发表于2020-07-17 11:49 被阅读0次

    海尚轩    2020年7月4日

    新时代要复兴书院,有三个定位需要明晰。

    第一,书院应当以传统的“经学”为根本,以“为往圣继绝学”为己任,以“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情怀追求。

    书院之“书”字,其本意主要指儒家“经书”。换句话说,它是以儒学为底色的讲学与研学机构,如果以佛教为基色,没必要叫书院,可称精舍或佛学院;如果以基督教为基色,也没有必要叫书院,可直接称为神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有一大堆书院,其中除了钱穆先生创办的新亚书院名副其实外,其他实际多是硬贴斯文,与传统的书院几乎没有血脉上的联系。

    传统文化以儒释道为主体,以儒学为核心,但佛家有道场,道家有道场,唯独儒家没有道场;当代的书院,应当承担起儒家道场的使命。

    第二、书院是个切磋学术、讲学、研学与自修的场所,它应当包容、中正、开放、自由、纯粹,立足于世俗,又超脱于世俗。明人伦,教新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有赖于此。

    它应当是我们中国为人类社会贡献出的一片新精神花园,它应当能重新标刻人类文明的新高度!诚如剑桥大学校训所云:“此地乃启蒙之所和智慧之源!”

    第三、书院应当是体制内教育的补充,但它不是应试用的补习班。体制内教育重视知识的工具性,以教人成才为主;书院教育正相反,它长于德性教育,以教人成人为主,两者可以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现在国家倡导传统文化复兴,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工作,明确把传统文化进校园称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用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话说: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

    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很难真正进校园;当今勉强塞进校园去的,多是传统文化的皮毛部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传统文化由知识与精神两部分构成,它是一个自洽的知识思想体系,有其鲜活的生命。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不管是一般的学塾,还是书院,都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讲究读经、背经;讲究因材施教;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究师友切磋互砺。

    也就是说,我们古代的那套教育体系,是根据我们传统的知识思想体系设计出来的;其宗旨是下学而上达,把知识德性化,以教人完善人生。

    现在的体制内教育,移植的是西方的流水线式教育。这种西式的教育,讲求效率与功用,其宗旨与传统的中式教育正相反,讲究下学而下达,要把知识工具化,以教人获取对付同类及自然界的力量。

    因此,我们如果要把传统文化塞进当今的校园,就需要使传统的那套知识思想体系,适应现行的流水线化教育模式,即要把传统的经典肢解开来,打造成标准化的知识片段,以适应其课堂需要。

    例如,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中庸》,需要先整篇熟读,然后再分章分节讲求字义,然后再研其义理。

    但在现行的体制内教育模式下,它则需要先被分解成标准化的若干个知识片段,每一个知识片段都需要正好适合教师完成45分钟的课程,而且这其中还要提炼出知识点、提问点、重点、难点等。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与学校的整个教学秩序相冲突,教师的课就没法教,更没法组织考核、考试。

    可在实际操作中,《中庸》是一个整体,很难被标准化分解;即便勉强分解了,也很容易被当成一般的古代思想知识灌输给学生,成为一堆应试的材料,难以与学生的生命真正发生融通。

    这个问题,当前困扰着中国的整个教育界。

    书院能够很好地弥补现行体制内教育的不足,它是传统文化的研学机构,可以延续传统文化的学脉与道统;同时,它还是个传统文化的教学机构,可以延续古代塾馆的教学宗旨、及方式、方法等。

    事实上,即便体制内的学校有效解决了传统文化的教学问题,它也需要书院教育的补充;毕竟书院在传统文化领域,代表着专业与高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代书院如何定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qg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