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管理
1、 估算时间:错误估算任务所需时间,是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错误。
在时间领域有个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超过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多数人在执行任务前没有分辨任务的属性——它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属性陌生的任务在执行中总会发生各种“意外”,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新技能来解决这意外。
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处理的任务往往是“一部分熟悉,一部分陌生”,所以我们必须处理未知,而从陌生到熟悉,就需要花费时间去学习,这个过程无法逾越。
2、 及时行动:接受任务后,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比“越早开始越好”更切实的答案是“现在就开始”。
所谓做事拖延,其本质原因在于恐惧:
① 来自内部的恐惧在于: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而现实是,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只有认清并接受这个事实,才能心平气和的做事。在接受现实的情况下,要笃信“勤能补拙”。
② 来自外部的恐惧在于:过分在意外界评价。
③ 还有一个微妙的现象是:就人的主观感受来说,时间的运动是有加速度的。
3、 直面困难:很多“显得很努力的人”做事效率低下。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回避困难。
任何任务都可分为:简单的部分+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安排应是迅速处理完简单部分,再花大部分时间处理困难部分。但很多人下意识地回避困难,他们用几乎全部时间处理简单部分。因为不能完整的完成任务,所以他们做事的效率为0.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聊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
4、 关注步骤:所谓“三思而行”是在做事之前应考虑三个方面: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其中最关键的是方法。
当然,思考方法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人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重要。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的关注“方法”。
5、 并行串行:为提高效率,我们需将自己的大脑打造成一个“多任务操作系统”。最直接的办法是尽量将两个任务并行。可以把任务落实到纸面上,然后把一个非机械任务和一个机械任务搭配起来完成。
另个一方法是切分时间:先指定一个工作列表,把任务罗列出来,然后把自己的时间切片,笔者通常把“20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作为一个时间片,然后开始像处理器一样处理任务。
6、 感知时间:通过记录感知时间。笔者从格拉宁的著作《奇特的一生》中学习到苏联昆虫学家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这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在估算任务的工作量时也更为准确。
很多人都知道记录的重要性,但大都难于坚持,因为记录并不轻松。解决此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在于:寻找趁手的工具。笔者推荐了网易的Mr Time ,(但实际它并不好用)
7、 记录开销:随身携带纸笔,记录时间开销。
8、 制订预算:每天花15-30分钟仔细制订当天的时间预算:制作一个列表,列出当天的任务,并给每项任务标注权重(1~3即可)。通过标权重可以识别出那些“显得重要”而实际不重要的事项。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只有一个标准:看它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
9、 计划:我们不是计划着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①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所有真正执行到底的计划,都是因为其目标现实可行。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②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如果你对你的将来充满困惑,相信我,你并不孤独。然而充满困惑并不意味着你要不知所措。雾里看花,谁都看不清楚,但我相信,只要不停往前走,早晚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
③ 有些时候没必要做计划:原因之一是任务非常简单。原因之二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卷土重来,直至成功。所以最初我们对任务都没有基本认知的时候,没必要做计划。
10、列表:列表从来都是最重要的组织工具之一。
①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
② 列表没必要工整
③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④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⑤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任务执行过程中有了新想法后不要更改原来的任务计划,而是将其放到下一阶段任务列表中。
⑥ 给每个任务制定一个核对列表
⑦ 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成功的关键是坚持。
11、流程: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12、预演: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13、验收:最基本的验收机制是针对最终结果的。拿出纸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在任务完成时,用以核对——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细节、进行更多思考,同时更为专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