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0年的11月,已经想不起具体是哪一天,只记得是入职的第一天,当时我还是个设计小白。
我正在座位上看入职的相关资料,忽然老大过来跟我说下午有个分享,让我去听下,说这么多人就我最闲。我看看四周,好像确实如此,其他同学都在忙碌地赶方案,频繁地切换着PS里的快捷键,虽紧张却又异常的认真。
跟老大确认了地点,到了时间便过去了。
分享的主题是“会议那些事儿”,主讲人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交互设计师。讲得应该是蛮不错的,只是我资历尚浅,经验不足,大部分内容都很难去感同深受,听得有些迷迷糊糊,基本都快睡着了。等我清醒过来想要认真听的时候,发现分享已经到了最后一页。结束后,有些同学仍然在跟主讲人貌似在讨论什么,但在我看来,分享结束,我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反正我是听完了这个分享。
回来后,跟老大报告下说听完了,然后老大就问分享怎么样,我回说挺好的。觉得没事了就想回自己的座位去,就在我即将迈步时,没想到老大突然又来一句说:下次的周会你给大家分享下!
我先是一愣,然后有点懵,心想我给大家做分享,分享什么呢?正想着,还没来得及问,便听老大又补充到:就分享你刚听的内容。
估计是老大看我面露疑惑,知道我没太明白她的意思,所以就又补充了一句。
这后面补的一句虽是解决了我的疑惑,但同时也增加了一个大大的难题!因为刚才的分享,我就没听进去多少内容,临了也没向主讲人要下PPT,要拿什么分享给大家呢?早知道刚才就认认真真地听了,然后再要下PPT,这会子感觉肠子都要悔青了。
第二天顶着熊猫眼来上班(因为想着分享的事情没怎么睡好),然后被告知电脑要下午才能领到。听到这个心里更是郁闷,本来还想着领了电脑,可以再找下资料的,这下又要玩完了。然而老大也不会让我闲着,刚好有一个同事请假,就让我先用他的电脑,看看设计资料和规范什么的。
此时的心情还是蛮低落的,必定刚入职,同事都还没认全,然后就去听了个分享,没怎么听进去不说,连PPT也没要下,结果还被老大要求在周会上给大家也分享一下。对于算是初入职场,连设计经验都不怎么有的我,真的感觉是一件千难万难的事。
就这样郁闷地打开了同事的电脑,在开机见到电脑桌面的那一刻,心里却是狂喜!!!真是应了那句已经走投无路,却不经意间又柳暗花明!
原来同事的电脑里有昨天分享的PPT!看到这个实在是太赞了!便赶忙拿U盘考了一份,心想这下算是有着落了。
我把PPT又重新调整了下,把一些不需要的内容去掉。到了周会便有模有样的讲起来。
刚开始还好,后面越讲越感觉不对劲,好像在读PPT一样,而且因为我去掉了一些内容,所以有时候前一页与后一页完全搭不上。而后面还有好多页没有读完,但又不能直接停止,所以真的是急死了!!以前从来也没分享过,在设计上也没有经验,也没参加过周会,也没有人告诉我这种分享该注意什么,遇到这种情况也更不知该如何处理!就想着赶紧翻到最后一页,整个过程完全尬读,恨不得能有个地缝钻进去,即尴尬又难堪。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很蠢,我看当下刚入行的设计师,很少有遇到我当时那种尬况的。
总算到了最后一页“thanks”,我感觉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却发现老大已经黑了脸!接下来几秒钟的沉默,对我来说却像是一个世纪那么长,即紧张又害怕地等待着宣判。
老大总算开口,语气非常严厉!虽称不上是劈头盖脸地骂,但也是狠狠地批了一顿!不光是我,就连着其他人也都连带着被批的抬不起头来。具体原句已经想不起来,但中心思想大概是以下3点:
1、每个人都很忙,没来得及去听这个分享。让你去听,并不是单纯的只是去听,而是要把分享的内容带回来给那些没有时间去听的同学,也能知道这个分享到底讲了哪些内容,能够有收获;
2、分享别人的分享并不是读PPT就够了,而是要能有自己的体会和想法,然后再结合分享的内容,进行咀嚼、消化、打磨,二次呈现给大家。如果连自己都无法消化,又凭什么给别人做分享;
3、不会可以问,不能不懂也装懂。
反正一席话批得我是三分难堪,二分委屈,一分气恼,四分受用。
难堪是因为在这么多人面前,这样赤裸裸地被批,真有点即羞又愧,面红耳赤,别说面子了,连里子都没有了;
委屈是因为也算是职场新人,然后又刚入职,什么事情都不了解,就来这么一糟,感觉要求好像有点高;
气恼是因为明明知道自己没做过分享,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为何不去问问同事呢?
受用是因为老大说的这些内容,我以前都不曾遇到过,也没人教过我。本来以为听个分享很简单,听了就听了,就算是有一些想法, 也没有去探究过,仅停留在感观层面。而现在才意识到,如果要把听到的内容再做二次分享,仅停留在这一层是远远不够的。分享就应该要有分享的样子,不能像聊天那样随便说下自己的感受,哪怕是逻辑不对,哪怕是前言不搭后语也没有关系。分享就要先消化所听到的内容,然后再进行反思,梳理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把二者结合,最后再转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谓发言也都是有准备的,没有随便说说就可以的事。
而这次被批也算是打开了自己,后面再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都会主动去问同事,需要的时候也会找他们帮忙。因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没有人会因为你是新人而对你宽容,大家看到的就是这个事情没做好的结果。
这次虽然被批得狠,但确实也是耳目一新。
再后面,就由导师全程带我了。到季度末的时候,每个人都要写总结,并且还要上台去讲。鉴于上次的教训,我写完给导师确认之后,便问说应该要怎么讲,导师便说了他自己的体会,然后让我回家对着白墙练。
本来觉得对着白墙练挺没什么意思,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本来心里想好的词,一讲出来却变了味儿,磕磕巴巴的,完全不像心里预设的那样如同行云流水。于是便要再梳理一次思路,再练。反复了几次,便感觉好多了。
再再后面,那段时间IXDC刚兴起没多久,分享质量还是很高的,票却很贵。而团队刚好有机会可以去参加,但名额却有限。在周会上,老大(此时由于前老大休长假,所以带我的导师已是视觉团队负责人)便公布了这个机会,说想去的可以报名,大家都蛮雀跃的。没想到老大又话锋一转,大意是这个机会确实不错,但名额有限,报名的人不一定都会去,而去的人不光是去听的,是有任务的,是要能把听到的内容带回来给团队再做分享的。所以机会是很好,但也很辛苦,对去的人也有一定的要求。
大家听到这里又叽叽喳喳起来,过了一会,老大又补充几句。意即公司给这样的机会,是为了团队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本着把机会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所以去的人不但自己要有收获,也要有能把内容带回来,再分享给大家,让没有去的同学也都能有收获的能力。
当然后面去的同学也确实不负众望,回来之后,生产了大量的内容,在团队里面做分享,没去的同学听了后确有收获。
为什么会讲这个小插曲,因为这涉及到团队管理的问题,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分享,却也能带出很多道道。关于这种参加分享或培训或其它方面的机会,在公司里会有很多,但往往僧多粥少,到底派谁去合适,就成了管理者比较头疼的问题。有的领导还会让表现好的同学去,但去了也只是去的人有收获。有的不看能力也不看表现,跟谁关系好就让谁去。有的连机会都不在团队里面公开,直接悄悄内定。这样长期下去,很不利于团队的稳定和发展,而且从另一方面讲,也浪费了公司的资源,因为作为公司主体,肯定是希望机会价值最大化,而如此操作,别说最大化,甚至连机会本身的价值可能也体现不出来。
好的机会名额少,这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现实,社会本就很难有公平。处理这种事情关键是抓住3点:
1、公开:这种机会也算是公司福利的一种,公开即可以体现出公司很注重员工能力的培养,同时又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
2、公正:管理者很难做到公平,但应尽可能做到公正,在公开机会的同时,也要明确获得机会的条件以及要承担的责任与风险;
3、透明:从知晓机会到明确人选,再到后期执行,均在团队里信息透明化,让每个人都有种参与感。
当然若要再加一点的话,便是在团队内鼓励运用分享所听到的方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与创新,找出规律,再抽象出适用于当下团队的且可执行的方法论。
所以从听分享到做分享,一件件事情下来,不但让我对分享的认识加深了,同时还引申到团队管理层面,可谓是重塑了我对分享的认知。也希望对读到这篇文章的同学能有一二用处。
备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对这类事情的处理方式不同,有些对这类事情因为某些特殊原因是要保密的,所以此文仅代表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体会与总结,并不适用所有。
开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