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启源
【导师】袁文魁 吕柯姣
【作品讲解】
1、原文
子夜吴歌·冬歌 李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2、译文
明天早上就要出发打仗了,连夜为丈夫缝制征袍。
白皙的手此时抽针都冻得僵硬,又怎么拿起那冷如冰的剪刀?
裁缝给丈夫寄去征袍,再过多少天才能到临洮?
赏析:不写景而写人叙事,通过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事件被安排在一个有意味的时刻──传送征衣的驿使即将出发的前夜,大大增强了此的情节性和戏剧味。一个“赶”字,不曾明写,但从“明朝驿使发”的消息,读者从诗中处处看到这个字,如睹那女子急切、紧张劳作的情景。关于如何“絮”、如何“裁”、如何“缝”等等具体过程,作者有所取舍,只写拈针把剪的感觉,突出一个“冷”字。素手抽针已觉很冷,还要握那冰冷的剪刀。“冷”便切合“冬歌”,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情节的生动性。
天气的严寒,使“敢将十指夸针巧”的女子不那么得心应手了,而时不我待,偏偏驿使就要出发,人物焦急情态宛如画出。“明朝驿使发”,分明有些埋怨的意思了。她从自己的冷必然会想到临洮,那边的更冷。所以又巴不得驿使早发、快发。这种矛盾心理亦从无字处表出。读者似乎又看见她一边呵着手一边赶裁、赶絮、赶缝。“一夜絮征袍”,言简而意足,看来大功告成,她应该大大松口气了。
可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又情急起来,路是这样远,“寒到身边衣到无”呢?这回却是恐怕驿使行迟,盼望驿车加紧了。“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这迫不及待的一问,含多少深情呵。从侧面落笔,通过形象刻画与心理描写结合,塑造出一个活生生的思妇形象,成功表达了诗歌主题。结构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得突兀,结得意远,情节生动感人。
3、绘图解说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画了人要出发,还画了月亮和衣服,代表一夜和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画了针线和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用小路和问号表示。在理解的基础上很快就记住了。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俱乐部“国学经典记忆武林计划第一季”,需要完成20首诗词的绘图记忆,指导老师为最强大脑金牌教练袁文魁、记忆大师吕柯姣,更多作品请查看专题【文魁大脑俱乐部绘图记忆案例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