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听课,华师大危雄老师讲的《植树问题》。这节课原来在四年级,后来调到五年级,这节课我很熟悉,曾经公开课我讲了两次,其实每一节上后都会有所思考,都会有所收获,这节课也被很多人拿来上公开课,无非是这节课能让学生有所思考,让学生能动手,能合作,有探究点。很多老师都是把三种形式讲完了,在课堂上通过学生探究,小组合作流,探究出三种形式。
危老师讲的课别出心裁,这节课他只讲了一个例题,探究的点就是间隔和棵树的关系。危老师事先给孩子们讲了用什么方法去探究,比如:画线段,比如把人当作树,或者把笔放做树等等。危老师这样做让我为之一惊,他不是只给一个问题,在他给出问题的时候给孩子们指出了道路,这是我需要去学习的,很多的时候,我们说孩子不会去思考,不会去探究,把责任全部推给孩子!
佩服的第二点事危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什么间隔和棵树差一呢?这个问题让听课的我一惊,危老师的这个问题孩子们能回答出来了吗!出乎意料的是孩子的答案让我在一惊,她们回答的非常好!完全是标准答案!这就是一节课最出彩的地方,当然这是因为有前面老师的引,才有孩子们在探究的基础上的思考。才有我们预期的目标达成,才有了孩子们精彩的发言。
佩服危老师第三点,危老师不贪多,就一个点。弄清楚,弄明白!这正是我目前需要做的地方,总是自以为的觉得这个那个内容很简单,就会把几节内容合在一起讲,忽略了让孩子去探究的问题,忽略了要传授给孩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结果学生呢总是囫囵吞枣,弄的不清不明,甚至接受慢的孩子也听不明白,慢慢的差生也就造成了。
其实我们都明白,作为老师,我们是用课本去给孩子传递知识,课本只是一个中介,而不是去教课本,我们要传授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会做课本上的几道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