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23021/8a1ffcee7745155f.jpg)
今天花了自己第一笔知识付费文章,顺便帮作者算了一下她那篇一万字左右的文章多少钱,结果大概是3800。
里面有句话说的好,她说,很多人之所以没法获得知识变现,是因为没坚持下去。“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道理我们都懂,可是却只有少部分人能坚持做到,我在16年写过一篇爆文,极快地积累了一小群粉丝,有点骄傲,也在那时认识了几个简友,可以说是同时期在简书写文,后来的人生却截然不同。
17年因为输入不够,写的没有深度,而且执着于数据,看着阅读量越来越少,也没有了动力。
当时心里说的是,用一段时间沉淀自己,再凯旋归来,当时简书还是首页投稿的机制,等我重新回来时,写的稿一直被拒,也没有频繁地信息提醒,顿时失落,我想,为什么我用心写的却没有人看,是不是这里的大环境变了,一怒之下卸载了简书。
没有简书的日子刚开始很轻松,不用逼着自己去看书,去追热点,新剧出来明星不喜欢就不看,哪怕全网吹上天,我一度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读书计划也是突发兴起就看一点,当是无聊解闷。
久而久之,我开始远离了写写字看看书这种生活,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上分的游戏以及看不完的电视剧。
让我意识到我现下生活的乏味和隐隐的不安是在填腾讯简历的时候。
今年已经是大三狗了,需要找一份实习来填补毫无内容的简历,尽管我读的是经济学,也有证券业实习的经历,但在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我的经历为0,当时报的是运营,所需要的策划能力与运营案例我都举不出一个例子,退而求其次选新媒体运营,能拿出手的文章也仅有3篇,现在看来阅读量也是少的可怜,概念不是最新,论点也不是很清晰,甚至是现下主流概念的再包装,幸运的是,我还是获得了一次笔试机会。
笔试当天我抱着我的笔记本去了图书馆,据了解每年有十万人左右参加了腾讯暑期实习生的笔试,我报的是市场职能类,最后两道题一个是打造一个全新网红的策划案,看到题目的时候会懵了,我们都会下意识地往我们熟悉的方面去想,比如当下知名公司打造的网红,我也是这样写的,虽然有一个念头告诉我不能这样,你要有你的观点和看法,不然你也是万千骨灰中的一个,可是我还是那样写,因为太久没有思考,思维真的会钝化。
从小到大,是不是总是有人跟你说,你是一个既聪明又令人羡慕的幸运儿,学东西很快,也挺容易满足自己。
我也是这样一个“幸运儿”,于是这些年我都占着我那一点点小聪明挥霍着我的运气,“差不多就行啦”也成为我的口头禅。
可是我相信时间是公平的,你偷过的懒都会在未来给你吃够苦头,你若是就此下定决心努力,那芬芳自来;你若是得过且过,等待着你的是一眼能望到头的生活。
《北京女子图鉴》有句话:努力有时候是因为热爱,而有的时候努力是为了摆脱曾经的屈辱和不甘。
这也是我为什么愿意花钱去看一篇我知道她会讲什么,潜意识里知道就该这样做的文字,甚至开始写这一篇冗长而有点混乱的文章,我想重新开始,从最开始的地方,从跌倒的地方,慢慢站起来。花钱有时候不是为了获得新的概念,而努力也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什么,而是为了告诉自己:
你看,你原本也可以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