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棍棒下的童年

棍棒下的童年

作者: 羊次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7-24 08:09 被阅读0次

当我写到自己没有按时回家,挨了打;又写到表姐拒不承认拿了她叔父的钱,挨了打,我突然发现,我们的童年里,挨打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人信奉的是“棍棒下面出孝子”,我的父母小时候也没有少挨打,他们相信孩子野性难驯,时常敲打一下,是很必要的。就像家里的牲畜,如果不打,它就渐渐地偏离了正道,道理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挨打是好还是不好,反正现在不痛了,也没有留下什么心理阴影。等到我有了孩子,我妈把她打孩子的秘诀传授于我:要用一根又细又软的棍子,让他痛,又不至于伤得太重。且不说离了老家,这边没有了黄荆条,又细又软的棍子找不到。现在这样体罚孩子,也是大家都不认同的。虽然孩子不听话,也不想让他痛,让他怕,情愿苦口婆心地口头教育。

棍棒教育让孩子害怕,服从于父母,在当时,目的应该是达到了。但孩子心里真实的想法,那时的父母不想去深究,也完全觉得没有必要。他们想要的,只是表面的顺从。

我小时候挨的打并不多,我记得的有限的几次,想起来都很冤枉。可能不冤枉的统统被我忘记了。

大姨出嫁的时候,我们作为娘家人,都去了大姨家。早上我妈叫我洗脸。我却不肯洗。天气非常冷,我不是怕水冷,而是那洗脸水非常地烫,冒着一大股热气,里面有一条陈旧的,看不出原本什么颜色的毛巾,还没有洗,我都能想到那条粗毛巾用力擦我脸,是什么感觉了。我妈叫了我几次,我都不肯洗,马上就把我揍了一顿。我记得当时我哭得很大声,周围围着一大群吃喜酒的人,个个劝我妈别打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让我妈少打了几下,反正我是挨打了。

我爸也揍过我,虽然次数是非常少的。一天早上,我准备上学走了,发现没有拿柴。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拿一块柴到学校用来蒸饭。爸爸那天忙着干农活,只想叫我快点走,可一时一块大的柴火也找不到。

“不拿了,你的饭只需要热一下,能用多少柴?”

老师可不会这么说,他可不管我是蒸米饭,还是热剩饭。反正一碗饭,一块柴火。如果不拿柴火,我就不去上学。

我爸气急,拿棍子把我揍了一顿,赶我去上学。结果那天,我还是没有拿柴火。他不会理解,我害怕老师说我占便宜的那种心情,当然,我也不理解他急着要去干农活的那种心情。

学校里的老师也会打人的。而且,谁挨打,谁就负责找棍子。粗细均匀、长度合适、通体光滑的才好。读李娟的书里写到,老师让她回家找棍子,她无法向家人解释,为何要她找棍子。在我们乡下,根本就不需要解释这个。大人和老师信奉的都是“不听话就打”,大人们太懂了,搞不好他们小时候也有过一样的经历。其实上学路上,自己找一根就好,何必告诉大人?这样只会又多挨一顿骂而已。

上了初中后,老师不再要求我们找棍子,他自己自备一个打不烂的棍子。英语老师有一把戒尺,又长又宽。他要打人时,我看不出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冷静地叫学生伸出手来,重重地打一下。被打的学生痛得缩回手又搓又揉,可他马上又会冷静地说:“伸出来”,学生虽然吃痛,但还是颤抖着重新把手伸出来,被打,再缩回去,直到完成这次惩罚。虽然挨打的是极少数的学生,但体罚是当着全班人进行的,虽然没有挨打,我们这一群猴子都很害怕。

如果事无大小,都是打一顿让孩子屈服的话,我想效果不是很好。就像我表姐,再打也不会承认。我很多时候被打了,也是大大地不服气。再打也不肯低头,我妈也不忍心真的要打到我低头为止。这一顿顿痛打是不是伤害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这也很难说。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隔阂并不是因为棍棒,大多数挨打的事都忘了,记得的那些,我居然也能有些理解当时父母的心情,并不觉得那是不可原谅的事情了。

相关文章

  • 棍棒下的孝子

    我想,我二哥就是这句话标准的版本。 从小,他就比我们淘气,各种掏鸟窝、钓青蛙、捞鱼、拿弹弓打小鸟、趴在地上弹玻璃珠...

  • 棍棒下的善意

    善意不在大小,再小,也传递着温情。 2017年8月15日 星期二 晴 文/云中荷风 “啪啪啪”“啪啪啪”,...

  • 棍棒下的顺从

    回家的路上偶然遇到了耍猴人,当然不像电视中那种优雅的着装,谦谦公子那样的耍猴人,总之没有那种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场景...

  • 棍棒下的孩子

    我是个农村孩子,见多了“棍棒底下出人才”的例子。的确,棍棒下出了很多听话乖巧的孩子,可也让孩子的内心埋下了恐惧的种...

  • 棍棒下的呼喊

    野性的回归,自由的任性 呼喊 一 棍棒让温顺变得信手拈来 美味渐渐吞噬了过多理睬 雄壮狂放变成贪婪的乐海 追逐拼命...

  • 世界顶级教育学家说:错误的表扬方式会阻碍孩子成长,导致孩子的学习

    过去,人们信奉棍棒教育,但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普遍痛恨棍棒教育,于是在棍棒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自己孩子信奉表扬教...

  • 童年玩具之冰棍棒

    因为小时候大家普遍没有钱 所以就有很多不花钱的玩具 冰棍棒就是其中之一 常常街上去捡冰棍棒 现在想来是极其不卫生的...

  • 那个棍棒下的孩子

    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是这样吗?过去没有觉得哪里不对,如今却再也不敢苟同。 最近的日子,因为天气寒冷,我便给孩子...

  • 棍棒条子下讨生活

    现在回忆起来,我小时候是真的有点惨。这种惨,首先源于我哥偷偷告诉我的一个事儿。 他说:你晓不晓得,你是妈捡来的。 ...

  • 棍棒下是否出孝子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3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棍棒下的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vy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