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备考学习使用
- 参考来自:
倍速观剧成“标配”,影视剧制作者须反思——戴先任
“倍速观剧”是无声的讽刺——晏庆盛
“倍速观剧”是对精品影视的呼唤——王丽美
-
“倍速观剧”:
现在很多视频软件,在播放电视剧时都有“倍速”的功能,从0.5倍速度起,最高可以达到2倍。“倍速”播放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追剧的“标配”,甚至“不开倍速都不适应”。
图片源自网络
- 原因分析:
从表面上看,视频网站推出“倍速”功能,既满足观众的个性化使用习惯,也提升了平台的用户体验。
但“倍速观剧”的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选择,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想看的剧太多,能用的大段时间却太少。在快节奏生活之下,碎片化的接受习惯让人们的耐心越来越少,年轻观众更倾向于用最短的时间获取到最多的信息,于是选择倍速播放;
从另一方面来说,随着人们精神消费需求的提高,国产剧愈来愈高产,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能播出三四百部,2017年国产剧立项总量高达465部以上。但产量激增并未提升国产剧的质量,现在国内电视剧大多按照集数购买,为了商业利益,很多国产剧动辄六七十集,剧集长、剧情拖沓、慢动作泛滥等“注水”问题成了普遍现象,于是观众只能按下“快进键”。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3627/955bf5e90eaaccae.jpg)
-
近年来,国产电视剧长度显著增加。几年前,国产电视剧平均集数还控制在30集以内,到了现在,平均每部电视剧集数已上升到40多集,今年的大剧更是没有低于60集的,《扶摇》66集,《延禧攻略》70集,《如懿传》87集......但伴随着集数增加而来的,不是质量提升、剧情丰富,而是烂剧涌现、内容严重注水:大量的拖沓情节、广告植入,一集内容拍成两集三集、一部剧情拆成上下两部......国产“超级”大剧只做到了集数超级长。
与之相较,在美国,注水剧根本没有市场。美剧通常按季播出,观众的口碑和本季的收视率直接决定了后续剧集的生存。一部收视率低下的电视剧是无法生存的,只要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那么不管该剧的情节进行到何处,电视台都会毫不留情地腰斩。因此,健全国产电视剧产业市场机制,让观众能够用脚投票,让市场与观众能进行良性互动,拥有发言权的观众将变得更为“挑剔”,从而倒逼市场对观众负责,让制作方不敢拿“注水剧”忽悠观众。
-
由此来看,不是观众太依赖“倍速”,而是国产剧亟需“瘦身”,观众需要的是“干货剧”,而不是“注水剧”。一年数百部电视剧,真正值得一看的有几部?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红楼梦》到如今的《延禧攻略》,国产剧在艺术层面退不了多少?不客气的说,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只配观众用“倍速”观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3627/998f2853ef1f648c.jpg)
电影电视是文化的载体和产物,是面向大众的精神产品。真正优秀的电影电视作品要兼具艺术性及思想性,是经过艺术家潜心创作、细心打磨、值得观众反复回味的经典,具有文化传承、引导的功能。而“倍速观剧”使得对白、场景都变得“夸张”,表演细节等也会快速闪过,作品的内涵、文化情怀也就随风而逝,电影电视从业者在市场大潮的裹挟下迷失了方向,年轻观众也在市场化、信息碎片化的间隙里,渐渐丧失对于优秀文化的咀嚼功能。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倍速观剧”的流行,呼唤电影电视制作者要摒弃粗制滥造、快速套现的创作思路,精心创造出兼具艺术效果与时代情怀、富含文化基因、核心价值的影视精品。我们期待着有“一帧都不想错过”的好剧出现。可以说,“倍速观剧”是观众检验剧集好看与否、决定追剧或弃剧的一个手段,也是对精品剧集及匠人精神的深切呼唤。
对于倍速播放,既要尊重观众观剧习惯的变化,更需要解决国产电视剧“注水”获取利益、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果只有精品才能赢得市场,电视剧产业将进入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所以,倍速播放成为追剧“标配”,电视剧产业从业者们需要深刻反思。要让更多观众选择原速播放,须在作品质量上下功夫,电视剧产业只有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做优质量、“慢工出细活”、“以慢打快”,才能抢下观众手中的“快进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