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鼎然阐述:什么是灵知心?灵妙心?灵觉心?灵业心?以及他们在禅
作者:
寂静a | 来源:发表于
2024-07-24 14:01 被阅读0次
陇上鼎然阐述:
灵知心就是比较清净的意识心,它存在于我们的第六意识末那处。所谓末那处,指的是能,时常处于造觉状态,这是灵知心最显著的特性,并非是我们的真心。假如你时常在禅定中造觉或借助文理进入造觉状态而迷恋不舍并有所觉有所悟,就属于灵知心的范畴。通俗点说,灵知心犹如刚刚梦醒状态的人,由于意识还处于梦境即将结束前的末梢状态,是很容易回味梦境中所幻显的虚冥境相。时常沉迷在灵知心当中而妄造法理的人,大多数在修学玄奘式唯识人群中(中国式佛学院)或少数沉静在修学中国式禅宗之后代初学人群中或少数沉迷在西藏佛教唯识中,十分普遍。他们拿灵知心当真心,在文理中妄造知见觉,在禅坐中妄觉感应心,在禅相中妄取神秘相。这些状态都属于灵知心的领域,沉迷在灵知心当中的人,顽固而敏感,执着而神秘,狂妄而轻浮。他们迷恋其师根深蒂固,很难醒悟。其缘由皆是攀取胜境,妄思法义,求取见性,妄为开悟。
灵知心在禅定中的运行轨迹是处于极度宁寂状态,此状态必须借助妄觉开始启用并不间断地运行在意识界中开始显露。譬如:大量聚集理论性的知见解沉积在意识中,通过各种听闻伴随自我揣摩聚集在意识中,形成坚固的知见垢。然后开始缓慢在静态中释放,在释放中妄造觉知,依此觉知伴随心业,交织而行,最终进入妄觉境,顽固造悟,以为自在、以为智慧,以为成佛。此种灵知心属于最低级的造觉状态。因在第六识末梢浮动,很难步入第七识中端,但也照样妄受七识之意根的戏弄,此种拥有灵知心的人,临命终成飞行夜叉,不得解脱。
譬如:萧平实式唯识、元音式的见性、中国式的佛学院、西藏式的初观心、中国式禅宗之后代保任心,泰国式内观禅等等,都在灵知心妄觉状态。时常处于灵知心状态的人,脾气古怪、内浮外柔、个性顽固、性情倔强,狂妄轻慢等等。为什么?因为灵知心根深蒂固时,则刺激心业,缓慢流露,参杂在意识领域,幻显诸多妄觉,滋扰他们的心性,蒙蔽他们的心智,不得全真。这就象流动的清水含带泥沙,稍微处于平缓地段而幻起的宁寂假象一样。却不知道其泥沙依旧浮动,一旦面临无常陡坡的显现,也必将流业泛滥,无法自控。
灵妙心就是比较平寂而明净的意识形态,它时常存在于第七识中端的妙识状态,比灵知心更细微更精妙。是超越了第六识末梢,深达第七识中端注流。能够进入此灵妙心的人,必入禅定长达8天左右,自然浮现,下坐后依旧回流。其主要缘由在于平时积累诸多文理性的知见,顽固沉淀在六识末梢。因深入比较安寂的禅定状态,有一定觉力的刺激而惯入第七识流入中端并沉净下来,形成幻识。此幻识比较明净,有清亮状态。这就好比流水已经沉淀在平坦的地方并开始沉淀泥沙,一旦心觉用力过猛,则水依旧流动而幻显出来的清净假象。这样的清净假象是因为水中的泥沙在平坦地段沉淀的结果,因心力的过于刺激,而幻起的意识净相。这种冲力也自然把已经沉淀泥沙过后的水给带动延伸。但是虽然此水比较清净,依旧含有细微的泥沙,并非真净。拥有此种灵妙心的人,其表象非常活跃,于内于外,看似洒脱智慧。因内在隐业的牵引,导致这样的修行人处于妄乐当中,自观自在,失于正觉。拥有灵妙心的人,大多聚集在中国式禅宗人当中以及下坐后好于虚妙文字演绎人当中。灵妙心在禅定中的运行轨迹时常处于净觉状态,伴随妙力,回流在第七识,因还在意识界中,无法彻底出离七识我执的牵引,故有住明状态,住乐状态,住觉状态。若能彻明能觉为幻,所觉为垢,则于禅定中恒念不动,便可超越第七识,转业觉为寂行,即证得平等性智,流溢明定,清净无取。归其所由,灵妙心实非真心,因有觉业滋扰,心力过猛,贪求胜乐,攀住净妙。不知禅定境相皆为虚运,了不可得。住于灵妙心的人,在这个地球上已十分少见,所以很难列举其例。
灵觉心就是寂行业,因其心基本凝明,故有心智净性暂露,但并不彻底。能够拥有灵觉心的人,深入禅定基本在17天左右方才彰显。而灵觉心接近佛心,没有一定佛陀证量的大修行人是很难洞察的。
这就好比你面前10米见方的地方,有二盆花卉,一模一样,很难分辨谁真谁假,其色其形无有异样。若用灵觉心看,虽有微智能辨其性,但很难闻其真香而现定智。但是,拥有此灵觉心的人,见其花卉,清清楚楚,枝叶色泽,了了分明,以为全真,这就是灵觉心蔽露的特性。若能于此状态,安泰无想,净觉不动。则可超越七识净觉相,达平等无取,才可以深入更大的禅定,直达八识根本净性。灵觉心在禅定中的运行轨迹是处于寂行状态。因有灵识寂明浮现,伴随寂明稍有妄动。在这个地球上能拥有灵觉心的人,了了无几。这在深入禅定明光界(色界)之大梵天(精妙圆悟)观看欲界乃至六道,其界光点三处微弱,即将趋于冥灭。所以,灵觉心也非真心。为什么?觉业流露,智性不圆故!
灵业心在第八识根本净性当中粘连包裹,犹如石头包有净玉,因其石头有透亮相,隐显玉光充满石头以为全真,这是灵业心最显著的特性。我们称为根本业,也叫做根本无明。若能安寂明照,用慧力圆融打磨,伴随净力,圆觉浮现。能一念转智,即超越灵业心,成圆境智。为什么?性相一如故!无有差别故!
以上四种心,都不是真心圆妙行。皆处于三界有为性相,实不可得。若贪迷其中,必入魔道,成造觉种,妄受三界幻业的戏弄,不得解脱。
本文标题:陇上鼎然阐述:什么是灵知心?灵妙心?灵觉心?灵业心?以及他们在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zuhj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