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小咖啡搅动大世界”之旅的最后一站(四)

“小咖啡搅动大世界”之旅的最后一站(四)

作者: 夏语冰666 | 来源:发表于2021-02-21 19:56 被阅读0次

最后一站,咖啡进入到了巴西和美国——

最初,咖啡在巴西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那什么时候开始暴涨了呢?要感谢拿破仑。

拿破仑的禁运,不允许蔗糖进入欧洲大陆,也使得巴西人不能再种那么多的甘蔗。所以,巴西人把大量的甘蔗砍掉,转种咖啡。

后来,巴西的奴隶得到了解放,变成了自由的劳动力,同时有大量的欧洲工人涌入到巴西。大家都认为,巴西有更多掘金的机会等待着去开发。

——巴西销毁1200万袋咖啡避免其价格下落

咖啡可以大规模种,但是咖啡市场的增长没有那么快,于是巴西面临着同样的咖啡豆贬值的问题。

于是巴西政府和很多辛迪加(即跨国公司),联合起来做了一件事,以收购的形式没收。

他们不愿让咖啡的价格自由下落,不愿意让市场来掌控咖啡的价格。所以,当时给整个巴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有很多巴西人说,咖啡真的是这个民族的不幸。

1932年,巴西销毁了1200万袋咖啡。他们宁肯把它全部烧掉,也不愿让它流入到市场上去。

那个时候巴西人在祈祷,病虫害快点来吧。但是没有,导致咖啡豆变得越发不值钱,很多咖啡豆继续被烧掉。

——美国禁酒令,导致咖啡需求的增长

美国慢慢成为全球咖啡销量非常大的一个增长点,原因在于,一战后颁布了禁酒令。

因为不能喝酒了,所以很多人转去喝咖啡,美国的咖啡销量大幅增加。

那咖啡是为什么成为了美国的国饮呢?

这要从1773年说起:独立战争之前,1773年12月16日,一些美国当地人化装成印第安人,跑到英国的船上,把茶叶倒到海里面去,被称为“波士顿倾茶事件”,这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事件后,美国人认为喝茶就代表着叛国,因为茶叶是英国人向美国人变相收税的一个工具。

因此,独立战争开始,大量的美国人开始逐渐地养成喝咖啡的习惯。

——巴西咖啡的工业化进程

1931年~1943年间,巴西大概焚烧掉了7700万袋咖啡豆,实在太可惜了。

后来逐渐好转,这个转折点来自于哪儿呢?来自于植物的工业化,咖啡在巴西被工业化了。

1930年开始,化学家开始认真研究咖啡果的工业用途。经过重重工序,成功地从咖啡果中提取出了酒精、色油、甘油、植物油脂、单宁酸和盐。

用于冷藏业、饲料产业、氨气制造、磷酸钙制造、碳酸钾和氢气制造的汽油和二氧化碳也逐步被生产出来,其他工序则促成了咖啡炭,焦油,防腐剂,木焦油醇的替代品和加热用煤气的工业化生产。

化学家们还从咖啡果中,生产出了想象不到的纸张、炸药、植物丝等物品,以及最重要的咖啡塑料。

植物工业化后,大幅降低了巴西当地的压力。20世纪时,巴西终于决定贸易自由化。

——茶文化&咖啡文化

现在世界上的咖啡分界线,咖啡文化和茶文化,是不同的分界。150多年以来,喝茶和喝咖啡的国家之间的界限,整体而言并无变化。

英国人、俄国人、日本人、中国人、印度人一直是茶的追随者;南、中、西、北欧、地中海沿岸的伊斯兰国家,如埃及、安纳托利亚、以色列等等,整个近东地区都是咖啡的爱好者。

此外,整个美洲是咖啡最为强大的消费者,除了加拿大。

——咖啡世界的现代格局

现代的咖啡格局,是咖啡生产国的阵营里,再新增了几个成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越南。

巴西所占的市场份额相应下降,但依旧高居榜首。而在消费者的一方,日本开始逐渐地增加了喝咖啡的人,紧随德国之后占据第四位。

尽管基本格局与20世纪30年代无异,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咖啡的世界,其实已经大有不同。中国的咖啡种植,主要是在云南。中国咖啡馆的数量在这本书写作的时候,大概有11万多家。

相关研究表明,当某个城市的咖啡馆数量越来越多时,相应的经济也会变得很活跃。

因为人们要进入咖啡馆,就代表着要谈事、要互动、要社交,要解决温饱之外的问题。所以,它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

总之,咖啡中饱含着历史的缩影。

今天品味着一杯咖啡的香气和美味时,我们是不是能够喝出伊斯兰地区咖啡馆的味道?感受那时的谈论与辩论的交织。

然后喝出欧洲战争时候的紧张气息,同时想象伏尔泰、卢梭他们在咖啡馆里思考的场景。

咖啡,搅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好好享受一杯咖啡,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咖啡搅动大世界”之旅的最后一站(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aq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