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在进入大学后,由于课业稳定,便兴起了利用闲瑕之余打工的念头,英文还不错的小A找了一份英文翻译的工作,内容很轻松,而善交际及爱说话的小A很快和领导熟了起来,两人时常聊天及吃饭。
某日,教小朋友英文的老师小B临时有事,领导一时找不到代课老师,便央求小A代为上课,小A心想不会很难,加上领导平时对小A照顾有佳,小A就帮了这个忙,因此,日后当小A在上班时,只要有老师请假,小A都会去代课,这一年当中,小A的时薪为九十五元。
经由小A的介绍,好友小C来公司工作,可是小C的时薪却是一百元,同时小A的时薪也提升为一百元,小A在得知这件事后,心中出现了疑问,小A认为自己并没有不尽责于工作,也常常应领导的要求而做了许多份外的工作,领导常常嘉许小A,却从未在薪水给予实质的奖励,小A并不是在意自己做了许多工作,只是不能接受自己的份量为何跟一个新来的一样,这个疙瘩让小A兴起了想要离职的念头,但领导一年来所给予的关怀及鼓励又让小A犹豫,此时小A该怎么办呢?
在小A介绍朋友进入之前,小A也没有想过时薪的问题,她也胜任的非常愉快,离职念头产生的导火线可说是自己和朋友时薪的差异,我想小A之所以会不平衡的原因可能是──“倘若没有朋友的出现,小A的时薪会不会一直都是九十五元呢?”,以致于萌生离职的念头,而小A迟迟不愿表态的原因也不外乎是“人情”的压力,在她工作期间,领导不时会嘘寒问暖,甚至请小A吃饭,一切的照顾让小珍感觉出自己的重要性,可是从时薪上看来,自己又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所以才会犹豫不决。
在这个过程中小A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比较,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利昂·费斯廷格在1954年提出来的社会比较理论,它是说每个个体在缺乏客观的情况下,利用他人作为比较的尺度,来进行自我评价。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能否感受到激励,不仅和他得到了什么有关,也和他对于别人的投入和所得与自己的投入和所得的比较有关。当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时,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衡量自己的观点和能力。社会比较又分为上行的社会比较和下行的社会比较。前者是指将自己与某种能力或特点比自己出色的人进行比较,后者即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
比较是人的天性,但是比较也带来很多苦恼,很多人的不自信来自于和更优秀的人的比较,很多人觉得自己穷来自于和更富有的人的比较。有句俗语叫做人比人气死人,但是还是因为天性的趋势不断地进行着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老公就是个例子。
比较有时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当下的处境,但大多数情况下也带来了很多的烦恼,如果再比较之后更加的气愤,甚至消极、抱怨就更加得不偿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