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阅读预习的目的是对文章内容的预知和找到几个关键点,然后,结合自己的阅读目的,决定阅读的深度或是否继续阅读。但是要注意,不要花太多的时间预习,5~8分钟即可,千万不要深入阅读。
预习分为三个步骤:
1 调查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概要,知道用何种方法去读,注意文章以下几个部分:
● 书名和副标题
● 封面或封底所写的文字
● 目录
● 著作的日期
● 索引
● 如果是书籍,要注意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如果是其他文章,就要注意章节的开头和最后的段落
● 标题、小标题、粗体字
● 图案、图表和说明
● 摘要、结论、末尾的提问
2 找出关键语
关键语可是字、词语、句子、段落等,对映入眼帘的、多次重复出现的都可列入关键语之列,关键的数量一般为5~10个,如果的一本书的话,可以到20~25个,不具太多,也可以在阅读中再找几个关键语,预习阶段不要找太多。对一本书,可以一次翻10页地找,关键语经常出现有封面、封底、目录、标题、序言等处,要以游戏的心态,试试看,抱着“我一定要好好找找”的心态就不对了。以玩的心态最理想。
3 再检讨自己的阅读方针
通过以上两步,检讨自己的阅读方针,问自己:
这本书/文章值得读吗?
我要阅读多详细?
能达到我的目的和目标骊?是否要继续进行下去?
有必要重新设定目标吗?
预习的误区:
1 想要全部看懂。预习就像一瓢水,不是全部掌握,只找关注对我们有用的部分就可以了。一本书的内容,重要的不会超过20%,有的甚至不到4%,很多情况下一本书的一段话、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就能概括。
2 阅读没有明确目的。预习过程中根据目的,可以及时调整,检讨当下文章或书是否符合我们的阅读目的。
3 太正式。找关键语要放松,以玩的心态去找,增加自己的好奇心,就像跳水前先看下池子一样。
4 原始阅读方法:要抵住诱惑,如果时间超过20分钟,就会启动左脑记忆,现时会阻碍右脑,尤其注意在感兴趣的地,一定要控制好时间。
预习的作用:
预习可以实现对文章整体的预知,培养一种渴望,让大脑对信息整理和分类,提高后面阅读的速度和理解力。要把握,这个阶段是让你产生阅读的冲动,更多的信息填充框架,但要控制住想要深入阅读的冲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