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蒙土豆 图: 网 络
同事的父亲最近觉得不太舒服,肚脐眼上部隐隐作痛,老人都是能“熬”的一族,不到最后关头,都不可能轻易出手,最终,他去了看医生。
当时就近去了一个小医院,片子一出,医生建议马上做搭桥,并且刻不容缓。老人一听急了,给小儿子打了个电话,把情况一说,感觉搭桥兹事体大,必须换个医院会诊,再做决定。
于是,老人立马联系广州那边医院的一位故友,是这方面的权威,颇有影响力的那种,给他做了全方位的检查,明明四天流程的事,一天给全部办妥,看着结果,的确是需要做搭桥,不过顺德这边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建议可以回去做,方便家里人照顾。
听取意见后,老人回到了家,只是,还是感觉特别难受,没办法,下午六点去了急诊,希望能吊瓶水缓解一下。急诊科医生看了老人的具体病历和症状,果断通知马上动手术,他说,这个关节点不能拖,再点滴,可能就滴没了!
家里人虽然心里没底,但他们清楚,医生才是权威,他们通观全局,对类似的病症情况肯定是最熟悉的人,这时候必须选择相信。家属一同意,病人已经立马送入手术室。
微创手术历时1.5小时,老人全程清醒,里面偶然传来他与医生的谈话声。术后老人的整个身体都感觉甚为清爽,没有了之前那种难受的感觉。医生叨扰了几句,说你们应该科普一下医学常识,心肌梗塞左右胸会疼,上腹部也会疼,很多人误以为胃疼,延误治疗,错失良机。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回想起第一位医生的诊断,是准确无误的,没有任何偏颇。只是,我们在做重大决定的时候,进行多方会诊也是人之常情。每件事情都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我们不独断,也不能武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方案,方能正道。
名牌医院一直门庭若市,很多人不管大病小病,都相信只有选择“名医”方能治好。这样不但造成医院方面的压力,也导致一些重病患者无法得到相关的医疗支援。但从另一方面看来,也有相关病人得出的结论说,治小病,大医院3天,小医院7天。这个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偏差?用药的分量?还是处理手段?真没法一一道来。
说到底,还是那句话——好好锻炼身体吧!健康是1,其余都是0,大家都懂的!
【作者简介】我是蒙土豆,土生土长在阳光明媚的广东。喜欢美食,摄影,绘画,运动,写作……身边有一群好朋友,我们肩并肩,手牵手,一直往前走!
齐悦梦想社群一营二班第28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