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表姐送她在读一年级的女儿来我家给补习。做数学计算时,她总想偷偷地数手指,可是又不好意思数,怕显得自己差,被笑话。
我笑着告诉她,你就大胆地数手指吧,不用急,只要数准了,就是好方法。于是,她就这样慢慢地做对每一道题。
再后来,有些算数题来回做多了几次,她也就熟了,不用数手指,一看她就写出来了。
从小,身边的大人都喜欢用算数要不要数手指来评判一个孩子数学学得好还是不好。
还记得一年级的时候,舅舅考我和表哥谁计算算得快。一开始我很光明正大的数手指了,最后尽管自己算得最快,但大人们却反而笑话你:“怎么还数手指呀”。
可是除了数手指,我也没别的办法了。那些绕来绕去的简便方法总是不入脑,只有手指实在。
这让我想起龙应台的那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除了这一点之外,在给我的那位小可爱补习时,当我告诉她做错了时,她整个人都惊了,一下子挺直了腰睁大嘴巴看着我,还差点叫了出来。好几次都这样。
在她身上,我又看到了些许的自己。在宿舍我经常大呼小叫,舍友们总是说我神经兮兮,大惊小怪……「哭脸」,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为犯了点小错误,甚至小得不足为道,例如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掉地上弄脏了。
我们是多么害怕犯错与失败。
回到补习上,我不知道她经历了些什么,有可能是她害怕被惩罚,有可能是害怕别人失望,有可能对于她来说,一次失败就是全面的失败,也有可能是完美主义作怪。
这一路,只要她做错了,我便不停地告诉她:你只要用心再想想,是可以做出来的。
我不愿意让她像我一样,养成固定型思维习惯,觉得一次的失败就代表着笨,代表着死定(写到这,我才发现“死定了”也是自己的口头禅…);或是觉得要在别人面前用心算来让自己表现得厉害,害怕在别人面前出错。
有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就是,找一个与你曾经的自己很相像的孩子,把她当做小时候的你。
当你看到曾经的自己,然后反过来去原谅现在的自己。
正如我写下这篇文章,看到自己的过去,觉察到自己的内心,然后宽恕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