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中山四校体育生术科考试成绩情况分析
2022年小榄中学过线人数为14人,上线率100%,东区中学12人,上线率92.3%,濠头中学18人,上线率100%,古镇高中27人,上线率84.38%。
表1:四校体育生最终四科总成绩考试成绩分布情况报告
学校名称平均值个案数标准偏差偏度最大值
小榄中学245.791420.885-.094279
东区中学216.851319.625.535250
濠头中学240.202031.519-.205289
古镇高中215.913222.574-.254263
从表1得出小榄中学中平均值最高,为245.79分,东区中学平均值为216.85分,濠头中学平均值为240.2分,其最高分289分是中山市最好成绩。古镇高中平均分为215.91分,是四校中平均分最低,学生成绩主要分布在中下部。
1.2我校生源情况和场地设施(附图)
中山市共十三所高中,中山古镇高中录取学校文化要求排名最后,生源较差,场地设施也是十分简陋。
图1, 图2,
为提高升学总人数学校专注特长生训练,学校十分重视体育特长的培养
表2我校近几年体育生成绩
年度体育平均分参考人数上线人数双上线文化平均分
2016210181610349
2019230222115358
2020235980285
2021223241811326
2022216322717---
如上表所示,2020-2021年两年,我校另两位教练员带队成绩如图,2022年本人所带体育特长生,32人中27人过本科线,平均分216.其中乒乓球专项平均分71.25,11人专项满分。预计20个本科双上线,有望实现成绩翻一番。以往我校体育生的文化成绩存在很大问题,体育文化对不上号的情况十分严重。对此本人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以及一些训练经验和大家分享,请大家指教。
1.3体育生精英训练法的实施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高考目标的制定距离他们太远,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可行的近期目标。初期本人将40名体育生按照文化成绩顺序分为ABCD四组(图3),单日训练计划三组相同,A组训练次数较多,B组,教练员定期巡视AB组,C组则让学生轮流带队训练,D组为受处罚的停训人员,停训结束后跟C组一同训练。一段时间后,结合文化体育考试综合分,学生文化课堂表现,以及纪律表现执行一定比例的升降级,因此通过内卷战胜身边的人便成了首要任务。
计划执行以后,再鼓励学生“内卷”,逃避训练人数明显减少。正常训练结束后留下加练的人数逐渐增多。学生对文化学习的态度也明显改善,科任老师普遍反映体育生课堂学习态度有明显好转。
2高考各项目分析
笔者对于体育高考各项目的训练经验总结归纳为四句话:“百米靠天赋,立定三级跳靠场地,铅球靠器材,专项靠毅力”。教练员虽然在提升学生体育专项水平成绩的作用方面十分有限,但仍然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2.1百米项目
2.1.1中山市四校百米成绩分析
表2:四校百米成绩增值描述性统计表(仅统计参加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对象)
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错误平均值的95% 置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下限上限
小榄中学1412.367.7722.0777.8716.84328
东区中学128.176.1911.7874.2312.10-222
濠头中学1910.848.5981.9726.7014.99-226
古镇高中2910.839.5511.7747.1914.46-1728
表3:四校百米成绩增值ANOVA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组间116.306338.769533661
组内5091.5457072.736
总计5207.85173
表3显示方差分析结果,其中F=0.533,其相伴概率为p=0.661>0.05,说明组内差异占主导地位,即四所学校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百米成绩增长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学生生源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最终成绩的高低。即百米即天赋。
2.1.2百米选材(参考公式)
百米项目“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系数a,b
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
B标准错误Beta
1身高.689.625.0981.103.282
体重-.004.004-.023-1.068.297
五十米成绩1.503.108.78613.954.000
立定跳远成绩.513.269.1091.908.070
深蹲重量.002.003.015.521.608
卧推重量.002.003.015.759.456
a.因变量:百米成绩
b.过原点线性回归
系数a
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
B标准错误Beta
1(常量)4.037.474 8.517.000
五十米成绩1.288.073.96017.582.000
a.因变量:百米成绩
结果说明“五十米成绩”和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P=0.000<0.05),回归系数分是:1.288,因此得出本研究的回归方程“高中男子百米成绩”与“五十米成绩”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1.288x3+4.037
下表显示了回归方程预测的因变量值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如均值、极大极小值。
残差统计a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偏差个案数
预测值11.676113.299212.3639.3690828
标准预测值-1.8642.534.0001.00028
预测值的标准误差.021.057.028.00928
调整后预测值11.661613.242412.3621.3659328
残差-.30345.19554.00000.1070428
a.因变量:百米成绩
上图表明:预计标准偏差在0.19-0.3秒。
2.1.3百米的技术要点和常见错误解决办法
如何分配体能:前四步蹬足,第5步进入加速跑前三十米把身体压低,第16步开始抬头,30米到四十米用惯性跑5步,40米到80米进入途中跑,60米到80体现最高速度。80米后加大百米准备冲刺(9步),全程47步。(46个栏架),
2.1.3.1起跑
2.1.3.1.1两种起跑技巧。
运动员起跑能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爆发力大小,技术方面好坏则反映在出发后10-15步步长长短的选择上。高水平运动员拥有很好的爆发力,这类运动员起跑出发的第2-3步,往往接近全速步长的50%-60%,并迅速增加,很短时间就达到最大步长,该方法称为“拉长式”跑法。这样的选择会牺牲一定频率,后期的耐力训练有效的保持这种高难度跑法的直至冲过终点。而爆发力较差的运动员选择“频率递增式”跑法(又叫限定步长式):第2-3步接近全速步长的25%-35%.并逐渐增加步长。该跑法的目的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加速跑积累频率惯性。该方法通过实践证明能有效的减少耐力要求,比较适合女生和素质较差或身高较矮的男子运动员。
2.1.3.1.2主要问题:考试经验(被抢跑后再次上道的问题)。建议在训练中也保持高考要求,即抢跑后直接上道。(蔡某事件)
2.1.3.1.3起跑训练理论:(实操类):听枪反应(充气瓶的使用) 阻力雪橇、上坡跑(抗阻)与下坡跑(频率)的使用方法。
2.1.3.2加速跑,下坡跑。后勾腿过大的问题。
运动员在加速跑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一个问题:脚掌接触地面的位置对奔跑效果的影响。不合理的接触位置会影响身体重心,造成前倾跑、小腿后勾过大,影响膝关节前抬高度,从而限制了步长。由于蹬地支撑力不足,往往会导致出现“坐着跑”。正确的脚掌接触地面的位置,应该在身体重心垂直线(如下图中心线)略微靠前一点。这样脚掌蹬地的力量和地面的夹角增加,肢体通过蹬地而获得竖直向上的力(Fz)更大。肢体获得更多支撑的力量,因此坐着跑的现象减少。背部的压力也相继减小,因此前倾跑的现象也减少。着地点的前移还缩短了着地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折叠提拉”技术动作的精简和控制小腿后勾过大。
2.1.3.3耐力训练:
人体的三种能量供给系统:1 Atp供能系统, 2糖酵解供能系统 3有氧供能系统。
定义特点
ATP—CP(磷酸原)系统及其供能特点ATP—CP(磷酸原)系统又称非乳酸能系统。它是由肌肉内的ATP和CP这两种高能磷化物构成,ATP与CP同样都是通过分子内高能磷酸键裂解时释放能量,以实现快速供能。因此,在运动时供能系统中将CP一起称为磷酸原系统。磷酸原系统供能不在其数量的多少,而在与其能量的快速可动用性。在三个供能系统中,其能量输出功率最高。其特点是:①分解供能速度快,重新合成ATP速度最快。②不需要氧。③不产生乳酸。④ATP—CP供能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50W /Kg体重,是三个供能系统中输出功率最高者。⑤维持供能的时间短。维持最大强度运动时间约为6—8秒左右。30—60公尺疾速跑全靠ATP—CP供能系统保证;60—100公尺跑主要靠ATP—CP系统供能;200—400公尺跑大部分由ATP-CP系统供能(也靠乳酸系统提供部分能量)。凡是短时间极量运动(如:短跑、举重、冲刺、投掷等)时所需的能量几乎全部由ATP—CP系统供给。任何强度的运动,开始首先供能的都是ATP—CP系统,
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及其供能特点当氧供应不足的程度为氧化供能需要量的2倍以及肌肉中ATP-CP被消耗的量约为原储备量50%左右时,为了迅速再合成ATP以保证持续运动的能力,骨骼肌中的糖原便大量无氧分解,乳酸开始生成。其最大供能持续时间为33s左右。由于最终产物是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糖无氧酵解系统供能的特点:①糖原酵解供能速度快,比有氧氧化供能来得及时,故称其为应急能源。②糖原酵解供能不需要氧,是脂肪酸、甘油、氨基酸等供能物质所不及的。③糖无氧酵解系统供能的最大输出功率为25W/kg体重,约为磷酸原系统的1/2。因此,利用以糖无氧酵解系统供能为主的运动,表现的速度与力量都不如磷酸原系统,但维持供能时间比较长。④糖酵解产生的能量有限,但可积少成多。⑤糖酵解的代谢产物为乳酸。乳酸在肌细胞中的大量增多,不仅对ATP的合成起抑制作用,且引起肌细胞代谢性酸中毒,工作能力降低,易发生疲劳。
有氧氧化系统及其供能特点糖、脂肪和蛋白质在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使ADP再合成ATP。这种有氧氧化供能过程,称为有氧氧化系统。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1)体内95%的ATP均来自线粒体内的氧化磷酸化作用,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是人体能量消耗的主要供能系统。(2)糖的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比糖酵解生成的ATP数量大19倍,因此比糖酵解产生的能量多,且比脂肪消耗的能量少,是体内最经济的能量供应系统。(3) 有氧供能系统的能量物质来源广阔、种类多、储备量大,是取之不尽的能量来源。(4)有氧氧化过程复杂、供能速度慢,脂肪的氧化供能因耗氧量大,受氧利用率的影响,只有在运动强度低.氧供应充足的条件下才能被大量利用。所以有氧供能系统是耐力运动项目的主要供能来源。(5)糖和脂肪的有氧氧化时,最大输出功率比其他两个系统均低。
百米跑运动的特点是,时间短11-16秒,全程是无氧状态居多。结合上述表格中三种能量系统供给系统的定义,耐力训练因针对第2能量供给系统的特点来进行设计。
依照上图表示,百米训练8秒以内的速度训练,组间休息时间建议为运动员实际成绩*(10至20倍),本人认为2到3分钟之间,耐力训练(无氧有乳酸系统)组间休息时间建议为运动员实际成绩*3至5倍,若是进行乳酸堆积,可以采用实际成绩*2倍,本人认为25到35秒之间。
结合上述表格中的建议,本人采用的是以下三种方法
A篮球中场3次折返跑(30-45秒),休息90-120秒进行第2组,2组一个循环,总量为2-3个循环。
B 3人组50米迎面接力,每次往返休息,25-30秒,每人4次往返为一组,休息2至3分钟进行第2组,总量为2-3组。
C 第2种方法中增加阻力雪橇接力。
2.1.4百米相关器械。鞋钉种类和数量的影响
2.1.4.1跑钉鞋好坏区分
附鞋钉图片
2.1.4.2鞋钉种类的区别。
2.1.4.3数量的影响
数量越多,稳定性越好,阻力越大(适合脚踝力量差的女性或初学者),数量越少,爆发力越强,(适合脚踝力量强的专业运动员),附鞋钉图片
2.2立定三级跳(场地和练习密度)
2.2.1中山市四校立定三级跳成绩分析(附spss数据分析)
表4:四校立定三级跳成绩增值描述(仅统计参加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对象)
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错误平均值的95% 置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下限上限
小榄中学1418.075.0301.34415.1720.981127
东区中学1211.254.5551.3158.3614.14117
濠头中学1917.265.4861.25914.6219.91926
古镇高中2912.597.3021.3569.8115.36-728
表4对四所学校体育生立定三级跳项目增长值进行了基本描述性统计,增长值分为:18.07分、11.25分、17.26分、12.59分。小榄中学立定三级跳成绩增长值略领先其他学校。
表5:立定三级跳成绩增值ANOVA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组间555.7383185.2465.003003
组内2591.8977037.027
总计3147.63573
表5显示方差分析结果,其中F=0.503,其相伴概率为p=0.003<0.05,说明组间差异占主导地位,即四校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立定三级跳成绩增长有显著性差异。
四校中小榄中学、濠头中学立定三级跳成绩增长平均值较高,这主要源于其训练场地条件优异、数量充足,师资力量雄厚。小榄中学拥有10块立定三级跳训练场,可供三个年级分时段使用,且场地分布集中。这使得学生练习频率大大增加,技术动作更快等到稳定。濠头中学的带队教师多达四名,训练中学生受指导的频率较高,学生纠正错误的概率大大提高,整体进步十分迅速。古镇高中、东区中学仅2-3块立定三级跳训练场,在三个年级交替使用时显得捉襟见肘,一旦人数过多时还需要再分组交替使用。在仅一名教练员的监管下,能难做到对技术动作的监管,因此学生水平提高技术较慢。
2.2.2立定三级跳的选材(参考公式)
立定三级跳远项目“多元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系数a,b
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
B标准错误Beta
1五十米成绩.009.175.007.054.957
身高.7311.016.150.720.479
体重-.007.006-.059-1.173.253
立定跳远成绩2.918.437.8996.684.000
深蹲重量.003.005.049.713.484
卧推重量-.005.005-.047-1.008.324
a.因变量:立定三级跳远成绩
b.过原点线性回归
上表显示高中男子立定三级跳项目回归模型自变量除立定跳远系数检验P=0.00<0.05,其他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P>0.05)。
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系数a
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显著性
B标准错误Beta
1(常量)1.0251.109 .924.364
立定跳远成绩2.856.422.7996.767.000
a.因变量:立定三级跳远成绩
结果说明“立定跳远成绩”和因变量之间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是:2.856,因此得出回归方程“立定三级跳成绩”与“立定跳远成绩”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y=2.856x4+1.025
下表显示了回归方程预测的因变量值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如均值、极大极小值。
残差统计a
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偏差个案数
预测值7.96379.13458.5236.3091528
标准预测值-1.8111.976.0001.00028
预测值的标准误差.045.101.061.01728
调整后预测值8.03529.16188.5252.3054628
残差-.51468.46221.00000.2329428
a.因变量:立定三级跳远成绩
上图表明:标准偏差为0.23米之间。
2.2.3立定三级跳的技术要点和常见错误解决办法
2.2.3.1落地姿势导致的减速问题(第1第2跳)
脚踝落地姿势
2.2.3.2三跳比例与交换腿的应用(实操)
三跳距离应保持在合理区间,第一跳26.3%,第2跳32.3%,第3跳41.4%
存在争议的主要问题是第2跳的前伸小腿技术。该技术需要运动员有很强的关节力量,双腿小腿爆发力。和较轻的体重,而98%的人达不到这个要求。
2.2.3.3第3跳反向摆臂技术:双+单+反,(上半身前旋问题)(实操)
上半身前旋问题: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解决方法:反向摆臂帮助身体后仰,反向旋转,
反向只是是外在的一种形式,但内在的核心仍然是要求学生努力的做好腾空,努力增加滞空时间,从而增加成绩,反向摆臂只是一个辅助练习,它的作用是防止身体前倾的辅助练习。取决于成绩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腿的高度。
2.2.3.4收腹伸腿技术(腾空技术)(实操)
腾空步的教学,核心力量方向在于保持下肢不掉下。 解决过程:有的同学过分强调伸腿,没有强调收腹,那这个地方也是出现了一个思维理解的问题,核心力量的保证是为了让下肢能够更好的获得滞空时间,停止往下放,而非用力拉起下肢。因此我们的核心力量应该是防止直腿下放,而不是加速身体的上收。
2.2.3.5分类别落地侧倒或者蹲式落地(落地技术)。
对场地要求极高:正常距离的蹲式落地,宽蹲式落地,跪地顶髋式,侧倒式。
视频(濠头)
2.2.4教师指导分组自选训练内容。
三级跳问题分类训练计划
第一跳及超等长力量第二跳摆腿和摆臂训练第三跳腾空步和落地技术
备注:三个阶段3选2,可以重复选如:阶段1,1或者阶段1,3.
第一跳和超等长第2步问题摆腿和摆臂第三步问题3腾空和落地技术
姓名成绩周二下午课程选择周四上午脚落地减速超等长爆发力姓名前两跳摆臂反向摆臂前摆腿高度后勾腿幅度姓名起跳和高度身体前压腾空步和伸腿落地下蹲或侧倒
蔡少政7.4 √蔡少政√ √√蔡少政
蔡颖誉7.9 √√蔡颖誉 √√ 蔡颖誉 √√
陈嘉浩8.3 √陈嘉浩 √√√陈嘉浩√√√
陈柳榆6.48 √√陈柳榆√ √ 陈柳榆 √√
陈鹏皓8.25 陈鹏皓 √ 陈鹏皓√
陈书洋8.30 陈书洋 √√ 陈书洋√√√
陈智豪8.22 陈智豪 √ 陈智豪
冯敏莉6.47 √冯敏莉 √ 冯敏莉 √
符官豪7.71 √符官豪 √ 符官豪 √√
郭宇航8 郭宇航 √√ 郭宇航√√
何庭轩8.9 何庭轩 何庭轩√
何婉如6.1 √何婉如 何婉如√√√
侯浩汶8.31 侯浩汶 √ 侯浩汶
黄锐坤9.37 黄锐坤 黄锐坤 √
黄瑞彬8.76 黄瑞彬 黄瑞彬 √
黄瑞光8.35 黄瑞光 √√ 黄瑞光 √
黄天劲7.97 √黄天劲 √ 黄天劲
黄俞潼7.35 √黄俞潼 √√√黄俞潼 √√
赖纹珊6.09 赖纹珊 √赖纹珊√√
梁倚铭7.25 √梁倚铭 √ 梁倚铭 √√
刘佳林8.26 刘佳林 √ √刘佳林
刘家涛8.12 刘家涛 √√刘家涛 √
卢俊宇8.79 卢俊宇 卢俊宇
莫世钧8.05 √ 莫世钧 √√ 莫世钧
区柏杰8.32 √区柏杰√√√ 区柏杰√√√
谭翔荣9.14 谭翔荣 √√√谭翔荣√√√
王超群8.75 王超群 √王超群 √
韦嘉俊7.58 √韦嘉俊 √√√韦嘉俊√√√
吴智杰8.14 √吴智杰 √ 吴智杰 √
杨伟濠8.56 杨伟濠 √ 杨伟濠√√
2.2.5考试经验及其他热身时注意保暖,穿排扣裤。跳鞋和跑鞋的选择。实物展示
单双脚跳深训练,保加利亚蹲
2.3原地推铅球
2.3.1中山市四校原地推铅球成绩分析(附spss数据分析)
表6:四校原地推铅球成绩增值描述统计(仅统计参加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对象)
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错误平均值的95% 置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下限上限
小榄中学149.716.2931.6826.0813.35127
东区中学124.926.5981.905729.11-1014
濠头中学1918.959.5302.18614.3523.54438
古镇高中2919.2810.9252.02915.1223.43-1240
表6对四所学校体育生原地推铅球项目成绩增长值进行了基本描述性统计,增长值分别为:9.71分,4.92分,18.95分,19.28分。
表8:四校原地推铅球成绩增值ANOVA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组间2437.2703812.4239.525000
组内5970.5147085.293
总计8407.78473
表8显示方差分析结果,其中F=9.525,其相伴概率为p=0.000<0.05,说明组间差异占主导地位,即四所学校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原地推铅球水平增长有显著性差异。
2.3.2原地推铅球项目的选材
2.3.2.1对“身高”因子的分析
表1 “身高”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1745.459126.027-2.9277.890
自变量为身高。
表1中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174,方差统计量F=5.459,对应相伴概率P=0.027<0.05,说明因子“身高”回归效果显著。表明因子“身高”对高中男子原地推铅球成绩影响显著。
图1 身高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1结果表明因子“身高”对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拟合曲线结果分析,两者有显著关系P=0.027<0.05。大多数被访问者认为,身高优势主要原因是在预摆阶段能获得更长的预摆距离,从而获得更好的“助力距离”,促使成绩的提高。但在实际操作中,身高较高的运动员出手点往往较高(H1>H2)(图1.1),假定两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完全一样,即施加在球上的作用力F和出手角度∠a相同,在铅球重量m相同的条件下铅球获得的V0相等,高个队员的铅球往往获得飞行时间更大,这是因为同等条件下,铅球上抛高度H0相同,由于下抛阶段时间T
(g为常量),故T1>T2,高个运动员投掷的铅球获得的水平成绩L1=COS∠aV0T1较远。因此同等条件下投出球,高个运动员成绩一定会比矮个运动员好。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1.1同等条件下高矮运动员铅球运动轨迹图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2.3.2.2对“体重”的分析
表2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1685.245126.0307.993.043
自变量为体重。
表2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168,方差统计量F=5.245,对应相伴概率P=0.030<0.05,说明因子“体重”回归效果显著。
图2 体重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2结果表明因子“体重”与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拟合曲线结果分析,两者有显著关系P=0.030<0.05。大多数被访问者认为,体重优势主要原因是发力时能获得更大的力量爆发,从而取得好成绩。但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相同体重的测试者,仅去脂体重大的测试者具备很好的力量爆发性,较大的脂肪含量会降低测试者其他项目的成绩,因此建议体育生选拔人才以去脂体重的大小作为衡量力量素质的指标。
2.3.3原地推铅球的技术要点
2.3.3.1三种投法的技术分析
合理的发力技术能有效地将全部力量合成一体集中在一点上,并施加在铅球上,从而产生更好的作用效果。同一名投掷者(身体素质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发力技术不合理,身体主要肌群的发力角度太大或者太小,会导致重力阻力臂的增加,发力肌群的发力效果降低,从而使投掷成绩提升缓慢。笔者通过研究发力瞬间身体与参照物的四个角度: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球出手瞬间手臂和身体的夹角,身体和地面的夹角来分析,俯视身体正面与中心位夹角,将侧推式、前倾式、直立式三种投法进行分析比较。
3.3.1对“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的分析
表10 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1705.332126.0298.319.041
自变量为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
表10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170,方差统计量F=5.332,对应相伴概率P=0.029<0.05,说明回归效果显著。
图8 “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8结果表明因子“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与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拟合曲线结果分析,两者有显著关系P=0.029<0.05。这说明测试对象的原地推铅球成绩和两脚的站位角度有显著关系。即两脚站位与参照物角度较大的队员的成绩明显优于较小的队员,即测试队员C成绩优于〉测试队员B〉测试队员A。(图8.1)
图8.1俯视位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侧推式的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最大平均大于80度,与其他投法鲜明的特点是:该投法的预备姿势双脚脚尖都是指向投掷方向(图8.1中C)。而直立式和前倾式往往采用半斜站位和背身式站位,脚尖朝后或者侧后方。在初学时,力量水平较低阶段,运动员掌握的原地推铅球技术还停留在单一动作的发力上,采用侧推式投法仅需要下肢力量、肩部力量、手臂各肌群的参与,往往比直立式和前倾式投法取得更好成绩。中期教学时根据技术难度来分类,协调性好的同学采用背身式,较差的同学采用半斜站位(图8.1中B)。后期直立式与前倾式投法由于参与作用的肌群逐渐增多,侧推式投法的站位优势渐渐消失,最终结果直立式和前倾式投法中采用背身式投法(两脚连线与投掷板角度较大)的测试者成绩遥遥领先。
2.3.3.2对因变量“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的分析
表11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0511.398126.24810.343.009
自变量为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
表11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051,方差统计量F=1.398,对应相伴概率P=0.248>0.05,说明回归效果不显著。
图9 “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9结果表明因子“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与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拟合曲线结果分析,两者无显著关系(P=0.248>0.05)。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三种投法发力时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分为侧身式∠A1=30-60°,直立式∠B1=75-90°,前倾式∠C1=0-30°(图7.1)。根据测试者数据统计结果,该角度和学生原地推铅球成绩没有显著关系(P=0.248>0.05),这是由于测试者个体之间相关肌群能力有差异,相关肌肉的强弱弥补了技术差异使用肌群效果的区别。
图9.1侧视位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由于身体各肌群的力量大小有差异,采用三种投掷方法投掷的成绩高低和参与肌肉的力量大小有一定关系。大臂与躯干的竖直夹角的不同,使得发力瞬间身体参与的肌群各不相同。侧推式和前倾式上肢肌群中肩部三角肌前中束参与较多发力,侧推式相对于前倾式缺少体转的动作。直立式胸部上中部参与较多,肩部三角肌参与较少,竖直肌在发力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针对性地练习各自投法所使用的肌群,能“对症下药”的解决成绩瓶颈问题。即制定自身投法所使用肌群的针对性练习项目,能有效地提高成绩。
2.3.3.3对因变量“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的分析
表12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1574.829126.0378.995.026
自变量为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
表12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157,方差统计量F=4.829,对应相伴概率P=0.037<0.05,说明回归效果显著。
图10 “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10结果表明因子“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与原地推铅球成绩的拟合曲线结果分析,两者有显著关系P=0.037<0.05。这说明测试对象的原地推铅球成绩和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有显著关系。
2.3.3.4“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差异来带的发力合力效果差异的分析
图10.1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三种投法发力时侧视位、前倾式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分为∠A2、∠C2=45-75°,直立式∠B2=80-100°(图10.1)。由于上述角度的不同,使得三种投法发力瞬间身体参与的肌群各不相同。很多练习者常选择在最低点开始发力,以为投掷发力过程越长越好(如侧推式和前倾式)。这是因为他们采用拉长发力,把提高铅球成绩技术想象成了掷标枪,使得技术动作变成了掷铅球。根据物理知识:瞬间对力的作用力越大,产生的合力越大(图11.2)。如果在一个较长的距离中先后依次发力,施加在受力物上的力会随着轨迹的运行,相对最终飞行方向发生角度的变化,导致合力的分解从而降低了弱化了铅球最终受力或者更改了肌群发力,如胸大肌向肩部肌群转移发力。最终合力F合=F蹬腿力+F体转cos∠C3+F肩部推力cos∠A3(如图11.3)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11.2 推铅球发力点的力量方向 图11.3掷铅球发力点的力量方向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2.3.3.5“侧视位身体与地面的竖直夹角”差异来带的重心位置差异的分析
直立式投法起始阶段重心保持在后侧支撑腿上(图11.4),如图a1点开始加上重心移动L的距离,则刚好保持重心b1点在前脚的支撑范围内。加上挺髋挺胸动作,身体前倾的可能小极小。胸推力、旋转力、蹬腿力合一的整体发力方向统一。侧推式、前倾式投法预摆从最低点a2前移(图11.5),假设重心前移的距离固定值L如果不变,发力时身体的重心b2很容易超出前脚的支撑范围从而导致身体前倾,胸推力、体转力、蹬腿力三个力的方向角度产生偏差。因此得出结论,控制重心的起始的范围,是避免身体前倾,减少合力方向分散的关键因素。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11.4 直立式投法重心控制 图11.5侧倒式、前倾式投法重心控制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2.3.3.6对因变量“俯视身体正面与中心位夹角”的分析
表13 俯视身体正面与中心位夹角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004.097126.75810.189.010
自变量为俯视身体正面与中心位夹角。
表12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004,方差统计量F=0.097,对应相伴概率P=0.758>0.05,说明回归效果不显著。
图12 “俯视身体正面与中心位夹角”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三种投法发力时俯视身体正面与中心位夹角分为侧身式∠A1=0-10°,直立式∠B1=80-90°,前倾式∠C1=45-75°(图7.1)。根据测试者数据统计结果,该角度和学生原地推铅球成绩没有显著关系(P=0.758>0.05),这是由于测试者个体之间相关肌群能力有差异,相关肌肉的强弱弥补了技术差异使用肌群效果的区别。
图12.1 发力角度的选择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根据力学分析:当身体与投掷方向呈90°时动力臂最大(如图9.1中B点),该角度过小都会造成动力臂的减少、造成施加在铅球上的力方向产生水平方向的分解。前倾式投法中,试投者往往加速旋转,希望旋转助力于铅球的成绩提高(如图9.1中C点)所示。有些教练员对核心力量的作用错误理解为加速旋转,而忽视了减速制动。这造成了使用测试时身体旋转过度,发力角度过大。如下肢蹬伸充分,而身体过晚,往往失去下肢力量的链接效果,变成了仅靠体转和肩部发力推球。如转体不受控制,发力点往往延伸到侧推式投法的发力点(图9.1中A点).此时,施加在铅球上的动力臂最小,因此测试者对球的作用功也最小。
2.3.4对力量因素的分析
2.3.4.1对三大项“卧推、深蹲、硬拉”最大力量的分析
表3 卧推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0792.235126.1478.971.025
自变量为卧推。
表3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079,方差统计量F=2.235,对应相伴概率P=0.147>0.05,说明因子“卧推”回归效果不显著。
表4深蹲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006.169126.68510.097.007
自变量为深蹲。
表4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06,方差统计量F=0.169,对应相伴概率P=0.685>0.05,说明因子“深蹲”回归效果不显著。
表5硬拉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0732.061126.1638.949.013
自变量为硬拉。
表5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073,方差统计量F=2.061,对应相伴概率P=0.163>0.05,说明因子:“硬拉”回归效果不显著。
表3、4、5表明三项最大力量(卧推、深蹲、硬拉)成绩和原地推铅球成绩无显著关系P=(0.147,0.685,0.163)>0.05,这表明通过练习最大力量对提高原地推铅球成绩不一定产生效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三大项最大力量与运动员爆发力的表现力关系密切,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2.3.4.2对“小肌群”力量因素的分析
表6仰卧窄握推举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2137.056126.0137.849.105
自变量为仰卧窄握推举。
表6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213,方差统计量F=7.056,对应相伴概率P=0.013<0.05,说明因子“仰卧窄握推举”回归效果显著。
表7坐姿肩部推举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55532.461126.0005.745.153
自变量为坐姿肩部推举。
表7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555,方差统计量F=32.461,对应相伴概率P=0.000<0.05,说明因子“坐姿肩部推举”回归效果显著。
表8站姿背后前臂弯举模型摘要和参数估算值
因变量: 原地推铅球成绩
方程模型摘要参数估算值
R方F自由度1自由度2显著性常量b1
线性.71565.096126.0006.597.297
自变量为站姿背后前臂弯举。
表8相关系数的平方值R2=0.715,方差统计量F=65.096,对应相伴概率P=0.000<0.05,说明因子“站姿背后前臂弯举”回归效果显著。
图3 “仰卧窄握推举”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4 “坐姿肩部推举”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5 “站姿背后前臂弯举”因素拟合曲线结果分析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3、4、5表示了项小肌群数值拟合曲线结果。通过上述力量训练分析结果,最大力量(卧推、深蹲、硬拉)和原地推铅球成绩无显著关系,仰卧窄握推举、坐姿肩部推举、站姿背后前臂弯举三项目的数值和原地推铅球成绩有显著关系,P=(0.013,0.000,0.000)<0.05。因此笔者认为在力量训练中应将三大项最大力量作为次要训练内容,将肩部,肱三头肌,前臂肌群的力量训练作为重点训练项目。
2.3.4.3对三种投法的身体肌群利用度分析
侧推式投法仅腰部腹外斜肌参与发力,腹直肌不参与。直立式投法对腰部的支撑要求较大,需要竖直肌支撑发力,前倾式投法发力不需要腰部的支撑,其发力原理是依靠腹外斜肌、腹直肌和的主动带动、以及最后肩部上推发力。三种方法相对应肌群使用率有很大差异,这直接造成了整体发力效果的不同。
图6 直立式投法胸、背部肌肉发力解剖图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图7 侧推式、前倾式投法发力肩部、背面解剖图
不支持该协议 取消重新上传
侧推式投法身体不会出现体转,因此需要锻炼肌群主要集中在上下肢,如腹外斜肌,肩部肌群和肱三头肌,前臂肌群。前倾式投法发力时由于上身向前顺延,身体约和地面成60-75度,此时参与发力的主要肌群主要是下肢肌群,腰部腹外斜肌和腹直肌,胸大肌上束(少量参与)、三角肌中前束和肱三头肌和前臂肌群。 直立式投法由于发力时手臂约和身体呈90-100°,此时参与发力的主要肌群主要是下肢肌群,背部竖直肌、腰部腹外斜肌和腹直肌,胸大肌上中束(大量量参与)、三角肌中前束和肱三头肌和前臂肌群。(图1)
三种投法的区别不仅是胸或肩各肌群比例的不同,还存在腰部肌群和背部肌群参与数量不同。三种投法的在下肢肌群和手臂肌群的使用方法上是相同的,其具体使用的腰腹、胸肩、背肌群统计见表9。
表9 三种投法身体肌群利用度分析表
投法竖直肌腹部肌群背阔肌斜方、菱形肌大、小圆肌胸大肌三角肌
侧推式较少较少较少较多较少较少前束
直立式较多抑制体转较多较少较多较多较少
前倾式较少加速体转较多较多较多较少前束
2.3.5对力量训练建议
在力量训练中应将三大项最大力量作为次要基础训练内容,将肩部,肱三头肌,前臂肌群的力量训练作为主要训练项目。最大力量和上肢小肌群力量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建议采用不超过1单次最大重量(1RM)的30%-50%练习1-6次反复,能有效地提升该专项所涉及大小肌群的爆发力。
由于采用不同投掷方式最时身体各肌群参与的比例不同,故训练时应针对对应的肌群力量项目训练来提升成绩。侧推式投法胸大肌、竖直肌、腰腹肌基本不参与发力过程,因此重点应该发在上下肢的训练。直立式投法胸大肌参与程度超过前倾式,同时竖直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支撑作用,而前倾式对肩部肌群、腰部旋转速度有很高的要求。任何投法都不是单一某个肌群发力,均是相互协作,仅仅是参与作用的比例有所不同,特别是肩部肌群,肱三头肌和前臂肌群,在每一个投法中均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三个部位的练习是训练重点,其他肌群建议按照使用比例制定相应计划进行练习。建议针对性地练习各自投法所使用的肌群,能“对症下药”的解决成绩瓶颈问题。即制定自身投法所使用肌群的针对性练习项目,能有效地提高成绩。
2.3.6对技术教学的建议
2.3.6.1明确原地推铅球技术的“推与掷”技术的区分
教练员要明确原地推铅球技术中“推”动作的技术要点:挺髋挺胸减少前倾,避免拉长式掷铅球。形成“胸推力,旋转力,蹬腿力合一”的整体发力,寻找固定发力点、发力方向合一的瞬间发力行为。控制重心的起始范围,是避免身体前倾的关键因素。控制旋转角度,抑制因体转角度过大而导致动力臂的减少、造成施加在铅球上的力方向产生水平方向的分解,明确腰腹肌的作用是抑制旋转是减速作用,而非加速对铅球做功。
2.3.6.2对原地推铅球项目技术方法选择的建议
没有做绝对错和绝对的技术,只有能够让铅球水平成绩提高得更好的技术。教练员不能反对学生通过实践来验证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包括侧推、前倾、体转幅度过大等。要鼓励运动员主动钻研、去实践、去对比。采用不同方法学生在明确自身肌群优缺点后,通过强化相应的肌群力量训练,如肩部力量、转体训练、肱三头肌训练前臂肌群也能达到优异成绩。
教练员也要因材施教,如对一些一些胸大肌力量低于肩部,体侧体转协调性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侧推式方法,加强对身体的掌握,领悟缩短发力轴距对连贯性的影响,有效增加爆发性发力。一段时间后再进阶至以60°站位的半斜站位学习前倾式投法,可有效地提升连贯性,最后通过加强针对性的肩部力量和体转力量来转化为前倾式投法。
对于绝大部分胸大肌力量大于肩部力量,身体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建议直接学习直立式投法,双脚站位夹角从平行与投掷板开始,逐渐加大角度,由于背身式站位比斜对式幅度更大,对使用者的身体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发力点,旋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后期脚步站位可以让学生从斜对式到背身式自由选择。
2.3.6.3解决原地推铅球技术的方法
直立式训练应重视对竖直肌训练,该肌群在瞬时发力过程中起到呈下启上的重要作用,为传导下肢作用力打下了结实的基础,忽视背部竖直肌的训练,往往会导致身体直立过慢,重心前倾从而导致直立式投法变形成前倾式投法。目前主流的解决直立过慢、重心前移,体转过大,身体前倾的训练方法为持杆训练法。即在非投掷手持杆的情况下进行练习原地推铅球技术,该方法有利于养成直立式以及以胸大肌为主的发力。练习中双脚站立角度,由平行于投掷板逐渐加大至背身式站位,最后通过滑步式推铅球,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对重心的移动控制能力,迅速的提升原地推铅球的水平。
图13非投掷手持杆练习图示
2.3.6.4前倾式投法的训练方法:弓步侧抛重球,前倾式推地雷架。
2.3.7训练中常见错误(实操类):投篮手(窄握推举)解决办法:加快出手,窄握推举,体转过大(持杆练习)。重心提前移动。最低静力训练,形成良好动力定型。
2.3.8专项训练中一些常见问题:腰腹肌训练体转发力训练,爆发力训练:站姿推地雷架。弹力带模拟练习(实操类)。
2.3.9考试经验。女生早上原地推铅球成绩较差的问题(讨论)。
2.4专项
2.4.1中山市四校专项成绩分析(附spss数据分析)
2.4.1.1四校专项成绩对比
表9四校专项最终成绩描述统计
因变量: 专项最终分
专项名称学校平均值标准偏差个案数
排球小榄中学66.437.0207
东区中学65.831.6026
总计66.155.08013
篮球东区中学64.178.2806
总计64.178.2806
乒乓球小榄中学72.434.1587
濠头中学67.799.12619
古镇中学71.173.72329
总计70.166.33055
总计小榄中学69.436.35714
东区中学65.005.75212
濠头中学67.799.12619
古镇中学71.173.72329
总计68.976.55474
表9显示四校中小榄中学乒乓球专项成绩平均值最高,为72.43分,总体成绩古镇高中平均成绩最高,为71.17分。排球、篮球、乒乓球三个项目中,乒乓球专项参加人数最多,达到74人。其平均分70.16分,而排球66.15分,篮球64.17分。
2.4.1.2四校专项成绩增值对比
表10:四校专项成绩增长值对比描述统计(仅统计参加前后两次考试成绩的对象)
个案数平均值标准偏差标准错误平95% 置信区间最小值最大值
下限上限
小榄中学1419.2911.4853.07012.6525.92-637
东区中学124.1710.4173.007-2.4510.79-724
濠头中学193.5810.6942.453-1.588.73-1720
古镇高中2925.669.7441.80921.9529.36841
表10对四校体育生专项成绩增长值进行了基本描述性统计,增长值分别为:19.29分,4.17分,3.58分,25.66分。其中古镇高中、小榄中学专项成绩提高较大。
表12:四校各阶段专项成绩增长值ANOVA
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显著性
组间7429.75232476.58422.734000
组内7625.70770108.939
总计15055.45973
表12显示方差分析结果,其中F=22.734,其相伴概率为p=0.000<0.05,说明组间差异占主导地位,即四所学校的训练方法对学生的专项水平增长有显著性差异。这是由于古镇高中的专项训练从高一组建体育特长生班级时,就开展了专项技术的学习,其主要目的是将专项训练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与濠头中学,东区中学在高二上学期才进行专项训练截然不同。学生前期已经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后期无需监管可自行利用课余时间练习。
小榄中学采用的是专项教师专项负责制,在高二下学期开始进行专项训练,与濠头中学和小榄中学不同的是,其专项训练是利用晚修时间进行。这一措施对三项素质训练影响较小,保证了身体素质训练的训练质量。专人负责制度要求使器材集中使用,做到了效率最大化,同时避免了各年级乒乓球器材调配产生的矛盾,该专项老师每年参与最终术科考试陪考过程,能准确掌握专项考试的技术尺度变化,及时对技术做出调整,降低了下届考生由于考试要求、技术尺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2.4.2训练方法:奖励和处罚,难吃的食物惩罚,乒乓过关的资格制度,视频录像为正,选择的意义(对于优胜者给予选择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得到奖励),以此来告诫那些还未专心投入训练的人。训练图片:惩罚图片。针对头拍失误率较高,我们将20次热身改为5+5+5+5, 或者10+10的训练模式。力图解决高考头拍紧张而失球的问题。
2.4.3考场经验:礼貌。主动捡球,技术问题(临场裁判的通过率最高50%),临考训练经验:自带乒乓球发球机(图片),就近选择人少时段训练。
考场图片:
2.4.4考试重要要求(实操):滑步和夹小臂。训练器械乒乓球辅助器(实物)
3力量训练和安全护具(准备实物),
3.1最大力量训练项目
定期测量学生1RM值同时监控去脂体重,骨盐量和蛋白质含量,试图监控学生体脂含量,肌肉增长和身体蛋白质含量,以此来调整速度训练强度,力量训练重量,和蛋白质摄入的监控(主要是蛋白粉等)(附表格)
爆发力训练内容(附图片)
3.1.1高一下,功能性训练(附计划)
3.1.2高二,耐力和增肌(每组20-8次反复1RM60-80%)
3.1.3高二暑期至高考前(最大力量训练)(每组1-6次反复1RM85-100%)
3.2力量技巧教学(实操)。爆发力训练:抓举和挺举。深蹲(靠墙深蹲),硬拉,坐姿肩上推举的合理宽距,背后小臂屈伸,仰卧窄握推举
3.3专项力量教学(实操)铅球:站姿推地雷架。三级跳,保加利亚蹲。臀桥。
3.4保护器械的使用(实物展览)腰带助力带,护腕护膝,六角形硬拉杆。阻力雪橇,各种补剂。脚环加皮筋。
4营养学相关
4.1定期测量学生体脂含量,去脂体重,骨盐量,蛋白质含量(乳糖不耐受的症的相关对策)。测量仪器图 ,测量结果图,
4.2营养素的服用:
常规饮食需要得到保证:如牛肉鸡蛋,牛奶等。
4.2.1蛋白粉(激素问题的解释)
4.2.2碳水化合物,最好的能量,耐力训练后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防止肌肉分解,赛前充“碳”,提升能像储备。 如葡萄糖,巧克力。
4.2.3脂肪,女性运动员转化率高青少年不应拒绝脂肪的摄入,但要控量。
4.2.4维生素,定期服用预防上火等不适应症Vc。
4.2.5水和电解质,耐力训练后服用水和能量饮料(宝矿力水特可以避免抽筋)
4.2.6氨基酸:肌酸粉bcaa,B丙氨酸,肌酸粉,氮泵(考前必备)。鱼油。
4.3考前营养素的服用及特殊情况的处理,(实物)常见高考中使用的各种补剂)附成分表。
5伤病计划的制定
所有伤病列入C组单独训练(见1.2精英训练法)定期进行伤病情况的登记
5.1热身活动和训练后的放松(腰部按摩的方法)(图片或者现场做示范),退行冷水浴和冷热水交替浴(促进乳酸的排出)。
5.2常见疑难伤病的针对解决方案(分项目)
部分轻微伤执行减量计划,或者单边计划,再保持专项力量训练。
如左侧脚踝受伤的康复计划
伤病号的饮食建议:牛肉。
5.2.1腰伤计划(附表格)
5.2.2膝伤计划(附表格)
5.2.3定期核查。(见图)
5.3考前伤病恢复的调查和学生心理的辅导:周易事件。
6班级管理细节
6.1器材管理(等金额赔偿制度,所有钱款由学生管理)附收款图片
6.2责任制(放权于学生,全员轮流担任队长带队训练,教练员专注于钻研训练计划的改进和更新)
6.3高考待考期的准备(尽可能地不停课训练,保证学生的文化水平。仅提前一周适应性训练),按照学生检录时间提前1-1个半小时起床进行练习一周时间,已适应生物钟(早上1个半小时,中午1个小时),酒店离检录点10分钟路程。
7交流时间约10-15分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