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开始了大学的旅程,在思想上习惯了高中老师一直再说的一句话“高中苦一哭,大学就轻松了,可以好好玩”。这话忽悠了我快一年,基本上都是不学无术,各种游戏、追剧……。当然,恋爱是是要谈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结婚。
下学期在的某周五下午,从剧中迷迷糊糊起来,感觉人生在这么下去那就太无趣了,什么也没有得到,更有可能还把健康给挥霍了,想想都可怕。那时候支付宝的收益是令人满意的,所以大家都会把钱放在支付宝里。不过我的思想没停留在次。
想想别人的生活费是以月为周期来给的,唯独我是以学期为周期给的。看看了支付宝收益,太少,一天一顿饭的收益都没有,脑子里就在想什么方法能解决饭的问题,同时本金还不变少。
基金,这是先想到的,不过不知道如何玩,于是在图书馆必馆之前跑去了图书馆找经济类的书籍,找了很多进入眼帘的书是《穷爸爸富爸爸》,主要在于我的赚钱和书中小孩的赚钱想法有些类似,看着看着,就会认识到了现金流、资产、负债等名词。
等一本书看完了,觉得不疼不痒,之后在次去了图书馆,也不知道要找什么书,脑子就想一夜暴富,永赚不赔的贪念,其不识严重后果。翻书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张K线图,就此展开了以K线的博弈生涯,把《穷爸爸富爸爸》书中的风险问题抛在了脑后,一心只要暴富。
开始都是看欧美的书籍,K线,高低点,各种指标。2016年夏末,开了人生第一个账户,把自己的生活费丢了进去玩,那会儿行情是震荡市,运气好,小赚一波,心里是那个美滋滋呀!还请了女朋友大吃一顿,一番炫耀,各种承诺。现在回想一下,哎!如此的天真呀!也很佩服那时候的胆识。
这样的一波运气钱,把我之前的计划全打坏了,好在没把生活费亏完,脑子里还记得《穷爸爸富爸爸》书中对负债的描述。及时收手,修心养性了一番,在此期间一直在看其他人写的关于股票的书,都是天花乱坠,天马行空,当时的自己都觉得扯淡,尤其一位台湾人写的书。在此之中明白了K线理论、成交量、江恩、波浪理论、葛兰碧法则等等,但是在实践中没有一个是百分百能把握的,都只是总结和猜想演化,只有在特定的市场条件才能玩。
慢慢的接触到了价值投资,开始学起了财务报表的分析 ,那会儿知道有一个高中同学学会计,天天缠着人家,为此女朋友还吃醋了。不过当自己积累知识的速度赶上他人时,他人对自己来说也没啥用处了。
就这样把股票的玩法从技术派转变到了价值投资派上来,不过持股一段时间不涨,那份耐心就没了,觉得没有意义了。主要是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能马上被验证,就觉得自己错了,对自己起了疑心。哎!还是技术分析香呀!就这样重抄旧业。
一次在淘宝上淘书是看到了《缠论》,百度了一番,有意思,就买了一本,结果这本书的三个独立系统解决了我的困惑,就此展开了与《缠论》股票生涯,那年2018年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