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最近的博士自杀事件吗?”朋友问,并甩来一则推文。作为卸载了所有社交、媒体APP的拟态孤僻症,还真没有看到这则被炒的沸沸扬扬的热点事件。看内容之前,首先被标题吓了一大跳:
读博是不是赌博争了好几年也没个所以然,就罢了,什么时候又扣个致命的帽子了?中国200来万的在读博硕研究生们的生命原来岌岌可危啊。
心怀忐忑读完,该文描述了一则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给予的种种压迫下,不堪忍受一地鸡毛,溺水而亡的事件。随手搜了搜,各种标题呈现:
系列文章们从各种角度阐述了逼死未来博士的缘由:大部分时间都被导师的私人琐碎事所占用、读博无果、出国无望、背负着全村人的期望……;充斥眼幕的关键词们:奴役、潜规则、寒门……;纷杂的观点:伺候老师应不应该、寒门有没有权利读博、被逼死还是软弱无能……
那么多触目惊心,看着好累。不由想起跳楼自杀的亲师妹。事发当时不在,具体事实未能亲历陪伴,但事后听老师朋友阐述,总不能忘怀的,是听到别人描述她凌晨跳落楼下草坪、不幸没有即刻死去、躺在草坪上呼喊“救救我”。师妹在重症监护室躺了几天,最终不治而亡,听说那几日,师妹虽意识朦胧,但眼中不断滴落泪水。不知道躺在草坪上的师妹,身体是如何的寒冷痛楚,内心是否满怀悔恨。
关于亲师妹尚且真相不明,这位西安交大的未来博士,离得就更远了。事实如何,心绪又如何,他自己才最明了吧。如果真是他自己踏入灞河水中,不知在做出这一决断的时刻,心下是怎样的凄苦无助;也不知他在弥留之际,是否后悔了希望爬上岸重来。窒息而亡,大部分情况不能即死,痛苦不堪。在那一刻的他心中,活着想必不堪到比溺毙还无法承受。
谁杀死了这位博士?导师?贫寒?前途?尊严?是,这些都可能是促使他选择死亡的客观因素。社会太多弊端,个人太渺小,也许无力抵御支撑。但最终,以这些客观凶器谋取性命的,正是他自己。他亲身将社会的残暴化作夺命的利器。
人生几十年,谁不遇上几坨狗屎?你踩或不踩,狗屎就在那里,不增不减。难道每次遭遇奇葩、渣滓、暗箱,都去死?命只有一条,我更愿意留给所爱。你遇狗屎,别人也遇,正因为人人遇狗屎,所以大部分人都尽力苟且,难有精力时时关照你。而难免又有深陷泥潭,凭一己之力难以挣脱的时候,此时,脸皮不妨厚点,人不来就你,你便去就人,主动伸手,让人拉一把。
彼时,这位未来博士是否满心苦楚,无处倾诉?如果踏入河中前有友人陪伴在侧,也许境遇大不相同吧。再回溯多一点,如果每次苦闷有人排解宽慰,博士生涯的种种,是否可成日后笑谈的历炼磨难。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还没有被压垮的时候,请环顾左右,看看和谁在一起时,嬉笑怒骂也好、叨叨倾诉也好,之后都开怀振奋、能量充盈、灵活成长,那就请好好珍惜并充分利用他们,化狗屎为垫脚石。素日多多累积社会支持,剔除自杀的伏笔,陈设自救的铺垫,提升羽扇纶巾谈笑人生的几率。
图|Bigmo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