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太过有两种原因
1、相对太过;
——表现:口不渴,不喜喝水;
2、绝对太过。
——表现:口渴,喜喝水。
相对太过的原理
人体的热能是分上下、里外分布的。腹部为里,背部为外。人体的生理机能,可以比喻如下:
腹部柔软,就如一堆烂泥巴(太阴湿土),左右两侧胁肋(肝胆少阳木)是树干树枝,向上升发到面部头部向后覆盖整个后背是树叶(足太阳)。
后背局部外部(督脉、膀胱经)加热太过(艾灸,热敷),局部热到脱水(燥),可是腹部还是一堆湿土。这就是局部相对太过的加热。
正确加热的方式
正确的加热,应该是给腹部加热,把湿土加热通过树枝送到树叶,这样,腹部的水湿和背部的叶子干燥,就能够调和了。
所以,感冒发烧,正确的加热方式,是在腹部加热,而不是在背部加热。
从上下角度而言,给下部加热(泡脚),不给上部加热。
——这样的加热,是最安全的,也是最合理的。
专业术语,叫“太阴之湿救阳明之燥”。热太过,“大热汗出”就是阳明病,出汗太过失水太多,就是燥病。
外部加热太过导致的大汗抽筋(缺水导致的抽搐),怎么解决呢?
先停止背部外部加热,改用腹部加热,把腹部的水抽到背部。
方法是:热水袋敷肚子;
专业的处方是:葛根汤(桂枝汤+葛根、麻黄)。葛根就是藤蔓类植物的根茎,中空,向上长,就是天然的抽水机。食品中也有葛根,葛根80克加一点点生姜30克调和煮水喝,也有抽水的作用。把腹部的水抽向因大汗脱水的背部,就达到“解除痉挛”的作用。
绝对太过的原理
很简单:热能是承载在水分里面的。有多少水就只能承载多少热能。半杯水加了一杯的热能,必然装不下,就要散掉热能。怎么散?出水的方式:大汗淋漓(排水泄热),多尿(排水泄热),多喝水(补充水分)。同时出现系列功能太过的症状。
加热太过,分两个阶段:
1、热太过,出水阶段,烦躁,但神志尚清,会口渴——热太过;
2、热不足,出油阶段,烦躁,神志不清,不言语——热不足,水也不足。
各种方式加热太过,身体有两种方式缓解:一个出水,一个泄热。
加水:出汗本身就已经是出水了,代价就是体内缺水,所以表现为口渴想喝水以自救;这种情况,输液(生理盐水,不加抗生素)也是对症的治疗方法;
泄热:白虎加人参汤。白虎汤以石膏寒凉泻火为主要的药。
其他方式:夏天西瓜,冬天梨子,都是最好的食品白虎汤。
这个阶段能量尚在,所以还能应答,还能烦躁,神志尚清。
发烧加热发汗太过的标志1:绝汗
如果还不懂得停止,继续加热,热能燃烧是需要耗油的,于是有可能会出现油尽灯枯:不仅仅出汗,还出油了,“汗出如油”(出的汗象有油一样,粘粘的,其实是体内的精华能量漏出来了),这时候就是危证了,会危及生命。
引文:
绝汗:为病证名。又名脱汗。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指病变危重阶段出现的大量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黏腻不流的表现。
《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
《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
发烧加热发汗太过的标志2:戴眼
感冒在伤寒论称为“太阳病”。巡行于足太阳膀胱经的一股能量承担着排寒的主要任务。当发汗太过耗散了能量,会体现出足太阳膀胱经的系列症状,其中最容易看到的是“戴眼”。
戴眼:证名。指病人眼睛上视,不能转动。
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多因正气耗竭,使神志不慧,藏精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太阳脉绝所致。亦可见于小儿急惊风、厥阴风痰闭阻等病证。
《素问·诊要经终论》: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瘛疭,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
翻译:太阳经脉气绝的时候,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掣,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
以上症状,实质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能量耗散,亏空,坍塌,收缩。经络循行部位出现相应紧缩的症状。
绝汗和戴眼,是同一个原因的两种突出表现。所以,解决方案也是一样的。
如何救急?
以下论述,来源于网络,只做分析,仅供参考。有病还是要找医生咨询问诊。
网络节选:
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气绝者,汗出如珠,着身不流;
气散者,汗出如油,喘促不休;
虚极则冷汗不止。常伴见呼吸短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症。
为阴阳相离,阳气欲脱之象。急宜回阳救脱,用参附汤加龙骨、牡蛎之类。
正常人是油水混合,危证就是油水分离。为何油水分离?生活中的猪油汤,低温之后,猪油凝结,油是油水是水。
合则生,分则死。加热太过的出汗,是把油逼出来。也是分离之象。
就像喝酒之人,全身发热,但是热完之后,全身发冷。前面的发热表现,是热能外散,不是热能太过,外热的同时,里面阳气透出,也就虚寒了。所以等这股热能耗散之后,热能不足的症状就出现了。
所以,开始的外热,应该理解为乱花钱的热不归位,不是钱太多的热太过。
——发热太过的病症,救急的方式还是按照“热不足-热不归位”来调理。
正确的调理方向是引热归元(下潜),同时还要添油加热。热去到哪里,水就去到哪里。热回到体内(肾水),油和汗也都会回到体内(肾水),封藏起来。
热流也是有方向的,姜枣汤是发散的热,附子是让热能稳固的热,肉桂是让热能回归下潜的热(回阳救急之后,才用肉桂)。
同时,流失的水分(包含人体的精华),用人参来快速补充。
龙骨牡蛎,是咸味的,入肾,有助于引导能量入肾;同时也是有收敛的作用(龙骨牡蛎常用于收敛止汗)。
加热固表+加水填精+敛热+导热,就是这个处方的作用构成。
作为孩子妈妈,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
1、只要手脚热,说明热能较足,就可以不用再加热了;
2、加热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可大汗淋漓;大汗淋漓了,赶紧停止加热。如果孩子口渴,就喝白米粥或者生脉饮口服液温水送服,这样可以防止流汗太多。但是,前提是孩子想喝。如果不想喝,说明不需要,不可以强行喂孩子。
3、自己把握不了,就咨询有经验的医生,或者紧急送医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