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境贫困,生活拮据。叔叔于勒本是一个爱好吃喝玩乐的无赖,但是被送到商船上后,竟然赚了些钱,并写信回来表示愿意赔偿之前给“我”父亲造成的损失。于是于勒成为了“我”全家改善生活的希望。
因为二姐结婚,一家人便坐船去了哲尔赛岛游玩,然而却在船上看到了一个酷似于勒的落魄水手。菲利普夫妇不安极了,悄悄询问船长确认了于勒的身份,然后便装作不认识,回程时更是刻意换了一艘船,以免再次碰上。
忘了是在几年级的课本上读到《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故事,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极大的印象。那菲利普夫妇嫌贫爱富的做法,让人极为不适,但是却灵活地展现了社会上某些自私鬼见风使舵的丑陋形象。
他们原本对于于勒这样一个无可救药的混混十分厌恶,从来没有好话。然而在得知他赚钱之后,仿佛之前的谩骂都是笑话,然后满心期待,对于勒的印象也改观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甚至连怎么花那笔“赔偿金”的想法都从每一个细节深思熟虑过了。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对于社会的底层民众来说,没有足够的实力,咸鱼翻身的希望实在太过渺茫。所以菲利普夫妇把改善生活困境的希望放在“富有”的于勒身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所以在发现穷困潦倒的于勒后感到难以置信,因为他们的美梦彻彻底底的破碎了。
然而为人所不耻的是,在得知衣衫褴褛的年老水手是于勒的时候,菲利普夫妇的第一个想法是装作不认识,深怕被拖累。与之前期待于勒衣锦还乡时截然相反的态度,充分展现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内心。而这时的于勒又成为了他们心中早知道不会有出息的“败家的东西”。这态度转换得比川剧变脸还快。
在于勒从贫穷到富有再回到贫穷的身份转变,菲利普夫妇对他的印象也经历了一番反转,展现了贫富差距下人心转变的真实面貌,揭示了嫌贫爱富的丑陋嘴脸,让读者感受到了小人物的可悲可笑的心思,也讽刺了社会上某些人际交往的变态情形。
反观于勒,虽然之前不懂事,但是他赚了钱后也曾想过帮扶兄长一家。后来穷困潦倒了,明明回到了家乡,但是也没有想要找上兄长寻求援助的想法。说明他虽然混,但还是有一点羞耻心的。在菲利普夫妇的对比下,倒显得还算不错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