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我第一步,就是我那天才般的笔触。
怎么说呢,不知道为啥,我从一开始就有一种能够藐视世间的态度来看待所有人和所有事。
大概就是因为我那“希望所有人都相同,却发现所有都不相同”的自大。
十三岁左右那会儿。
有人会说,你这种自大不仅是你会有,但我又会说,我这种自大也知道你会说这样的废话。
然后又有人说,你这种自大根本影响不了任何人。
接着我又会说,我什么时候说过我要影响什么人。
而后,就会有不明觉厉的人认为我的思想很特殊,然后就被吸引了过来。
如今看来这是错误和幼稚的吗?这种思想是有问题吗?
人们不喜欢被提问,因为这是一种限制,而我没有限制,所以我能提供所有答案。
或许在别人眼中,我的文字就如同自由的象征,因为,我就是自由的,而所有人都喜欢自由。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的想法,“果然,所有人都相同”。
就在那时,我的逻辑早已开始一层叠一层的飞速运转,每天对整个世界,对所有人和事物的本质疯狂渗透,用纸和笔来记录每天的所思所想就是我的最大乐趣,日进千境也就是这么来的。
如果不是被抑制了,我此时可能还会更猖狂。
面对所有的徒有其表,形式上的快乐,掺杂着虚荣和嫉妒的环境,建立在资本属性之上的思维模式,我比任何人都显得空白,因此,我也比所有人都要没有限制,也让我对身边的人产生了弱智之感。
虽然我认为所有人都相同,但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导致大多数人都是弱智化的。
你以为我是要说“逆流而上”这种蠢话吗?显然不是。按理说,我将会比他人做得更好,在洪流中我应该比别人流得更顺畅,因为任何方面我总能一眼就看到规律所在。
当然,如果人们不是因为思想上的限制,我觉得所有人都能做到。
结果,我仍败于我的年幼和经验的不足,我的无限制恰恰让我有着区别于他人的致命弱点,那就是超越这些表面事物后的重视之物,没想到的是,这个重视之物并不存在,而且还会反过来吞噬你。只在一瞬间,我就失去了立身之处。
所以说到底,我找回自我,好像就是为了找回我的自大。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应该自大一些。
但是这现实吗?并不现实,但我仍然会这样做。
我不止一次这样想过,我想也有很多人都想过类似的内容,我的内容则是,“如果所有人都这么自大,世界就不会这么弱智了,当有一部分人开始自大地活着,不论是失去工作还是失去什么,所有人都能够坚信彼此才是最重要的事物时,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朝着正确的终点发展”。
我此时,都快忘记我是因为什么而丢失掉的自我。
好像丢掉过,又好像从没有丢过。
毕竟我只是掉入了井内,只要我有一天不爬出去,那我余生的目标都只会是那个井口。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成为更新的荒凉。”
艾米莉·狄金森这首诗,让我理解什么叫做感同身受。
没有纸和笔就会死掉的川上河,必须得靠纸和笔来复活。
所以我才能够忍受那段暗无天日的时光。
不能再依赖他人寻求意义了,特别是依赖屁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