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是鱼类还有不同习性呢,何况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的人。
就算,同个家庭的双胞胎,也不见得完全彼此理解。
都说兴趣爱好要培养,两人之间的互相理解,
也需要在一些坎坷和冲突之中被培养出来。
顺境时是懂得,懂得给予彼此最好的。
逆境时是理解,懂得给予对方最想要的。
2
大多数人执迷真相,又不见得都能接受真相。
这就像,听得起夸赞,受不得批评。
可是,一旦涉及到情感。
难免,其中一个会受伤。
谁又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是尽情付出呢。
3
有人曾对我说过:“安全感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这像极我说过的另一句:“信任是选择题。”
选择带着信任去爱,就做好了被伤害的打算。
实际上,并没有。
往往做好最坏打算的人,最气定神闲。
他们潇洒付出自己最后的热血,
毫不恐惧后悔这样的词在往后出现。
4
这个世界并没有过多规定好的真实与假装。
这些仅仅依据你生活的故事被下定论。
比如,深爱的两个人究竟会有怎样的行为?
可惜,这样的场景被电视剧描绘了千千遍。
于是我们在不自觉之中,以为我们的生活也该是那样。
我们对于恋人的标准,不约而同变成了电视剧里的艺术表达。
实际上,生活里的大浪漫,要耗费千金。
对于那些还在担心温饱,马斯洛需求理论处在最后一项的人来说,
去表达那种浪漫,极其奢侈。
5
那平平淡淡才是真,这样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
平淡到真的只有三餐就是真的?
又有多少相处二十多年的夫妻被拍散在这种餐桌上时,
才知,遇到一个对的人概率远大于遇到一个能够相守的人,
至少,我们都为了维持,维护这份关系,
都是携带同样的信仰,付出同等的心力,
去追求两个人的永远在一起,
这样的人,在电视剧里被称作“痴情、专一”,
可往往他们十分完美,有钱又有才华。
6
但凡脱离生活的浪漫,都需要铺张浪费,
这一点,真的不假。
稍微动下脑子,挥霍千金,都能办成。
可那些伴随着一生,头发苍白的老人
一直向年轻人传递一种爱情观:
白头并非没有可能,
只要你永远愿意为彼此做那些简单的小事,
所以我想,
最终分开的人,
大概都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为对方做那些小事的动力,
如果失去了这些,他们不得不分开,也必须互道再见。
当然,这里必须除开那些本来并不相爱的人。
他们之所以分开,这缘由简单得不需要提及。
7
再相似的人,也有无法共鸣的时刻。
这不难理解,简单得像:
我喜欢白色,你喜欢黑色。
可大多时候,人们不甘心。
他们在死胡同里转悠,他说:
我们这么像,为什么你不懂我。
这句话的另一层是说:
我这么爱你,为什么你不能懂我。
对,他应该掉了一个动词:来。
为什么你不能来懂我。
大多数人的不甘心,就在这里吧。
8
生活到底需不需要激情?
冷静一点,你就会听到内心真实的答案。
激情,在我这里有另一种角度:
平淡在生活之中,我们相伴晚餐,
无论对方多晚,都选择等待。
对方繁忙失联中,不去滋想猜忌,
你心里确信,对方总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平淡在生活之中,或唠嗑或背对背相坐,
不会有不尽的话题,但总有能说话的人。
对方忙碌工作里,留有空隙给你。
你心里笃定,对方的圈子里没人值得你担心。
也许你以为的激情是有声音,
把生活弄得轰轰作响。
9
总有人善于表达,就存在另一个不善言谈。
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无论站在何种角度,
他都不会明白,
可但凡他们冷静一想,仍有所触动。
对方不是不讲,也并非爱在心口难开。
而只是,对于他们而言,
表达情感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他们只在需要表达的时候讲一件,
能不能讲到你爱听的,想听的,
可能他们不会在意这样的角度。
那个时间一过,一旦过去,就只是发生在过去。
而那个想听情话的人,
想通过情话得到认可的人,
似乎永远慢半拍。
他们来不及仔细感受,就错过了那些时刻。
其实他心里一直有答案,
他想求证,又觉不需求证。
他懂她爱他不在言语中透露,
却在他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展开。
如果他想求证,不意味他质疑了什么。
又也许,天性善于表达的人,
只是,需要对方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爱一次。
连载|《365天:五月二十五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