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因时而异的道德因素

因时而异的道德因素

作者: HETTYYY_萱 | 来源:发表于2018-09-22 22:31 被阅读0次

  文/何怡萱 

      道德是由外在客观环境还是内在本性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道德形成的决定因素也不同,人在童年及少年时期受到的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比较大,而在青少年及以后阶段内在本性则更多决定了自身的道德意识。

      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小时候的孟子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人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孟母三迁

      《三字经》里“子不学,断机杼”之典故,同样彰显了孟母对孟子教育的重视。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讲的是孟子母亲现身说法,用刀割断所织的布,来教育孟子读书要勤奋。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此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证明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子不学,断机杼

      而另一个例子,以前看过一则报道: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偶然机遇被一只狼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更谈不上有什么道德。由此看来,孩子小的时候是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而在这一时期,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以成人为标准的。父母身上美好的德行和习惯,不仅影响了父母自己的人生,也正在造就着孩子的人生。好的环境,更易于塑造好的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样说明了外部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这个道理。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道德的认识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现象,逐步向比较深入的本质转化。

      《风雨哈佛路》中当丽斯的母亲因为艾滋死去,父亲又进入收容所,一无所有、没有退路的她面临着自己人生的选择:是重蹈父母的覆辙,浑浑噩噩自我沉沦,和母亲一样悲惨的结局吗?她没有迷失、彷徨,而是清楚地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不幸的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内心的自我认知帮助她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她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读书。主动前进的决心、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支持着她踏上了漫漫的求学征程,一路披荆斩棘,以非凡的毅力开始了刻苦的学习,最终实现了梦想,走进了哈弗大学的殿堂。

《风雨哈佛路》

      丽斯通过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节制的训练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更是用执着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改变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由此可见内因在人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它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而言,同样的道理:学习是我们的天职,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只有从内心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增强自己主动学习的意愿,旁无杂念的关注到各科的学习中来。

      总而言之,道德的形成与所处阶段不同,外在客观环境、内在本性带来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相关文章

  • 因时而异的道德因素

    文/何怡萱 道德是由外在客观环境还是内在本性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道德形成...

  • 【别想当然】

    自然欣然还是愕然 反应当然因人而异 心情必然因时而异 -

  • 老子《道德经》听书笔记

    冯唐讲书《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道就是一切背后的规律。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冯老师说,没有时间,就读《道德经》...

  • 情怀

    情怀,是对善的向往,对恶的摒弃。 诚然,善恶,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

  • 【万全之策】

    成败的关键得失的计算贵贱的定义好坏的判断爱恶的理由阴阳的倾向 一律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物而异 懂得又...

  • 日子长短,因时而异

    上班时,起床很早,6点到单位,忙忙碌碌一整天,晚上7点多到家,觉得一天的时间好长啊,怎么都熬不到头! 而且,那些时...

  • 中小学教育付老师的日记连载63—教育有法而无定法

    教育要有方法,但是这方法不是固定的,它需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也就是说教育有法而无定法。举个例...

  • 做人,要“凡事因人而异”

    文/夏寒 古语里说,人要外圆内方 聪明人,都要学会变通 凡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你的好意,要留给感恩的人...

  • 第7章  看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

    优化大脑就是优化生命。欢迎阅读《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获得安宁》,这一篇我考虑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发布出来,本篇内容不...

  • 宋涵:用摧毁自己的方式,完成对父母的报复

    做父母的,都以为自己很爱子女。可是父母的爱,波动性很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求生艰难的父母,会把子女变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因时而异的道德因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tf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