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懂这点,别说你会沟通!

不懂这点,别说你会沟通!

作者: 安丽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9-14 08:04 被阅读0次

沟通的第一项基本功是什么?

共情!

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自己去看病或带孩子去看病,诊室门外永远排着长队,排队一小时,看病3分钟。

这时候可能就有这样的问题出现,患者等了这么久,结果只得到了几分钟,就会不放心,反复追问大夫一些问题。大夫呢,稍有态度不耐烦,双方就可能爆发矛盾冲突。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换做你是医生,你会怎么处理?

这种情况下医生其实压力很大,但是换位一箱,患者也不容易。

那医生怎么做,才能让对方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而不觉得被敷衍了呢?

有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他有一个妙招,他会在每位患者进门的那一瞬间先说一句话:“你好,他们外面人可真多呀,接下来时间这么紧,咱俩一定配合好。”

听出来没有?“他们”“咱们”被重点强调了。作为患者,你这时候会有什么感觉?

再举个例子。

假设你是一个行业大佬,今天临时去参加了一个会议,到现场的时候都快中午了。你悄悄地进了现场,结果被会议主持人看见了。

主持人很荣幸,说:“王总来了,这个机会太难得了,趁着会议还没结束,咱们请您给大伙讲几句好不好?”

如果你是王总,你该怎么发言?

常规的说法:“我也没什么准备,谢谢主持人的邀请,我就说三点吧。一……二……三……”

请注意,这样你就犯错啦!

这个时候只有一种发言方式是得体的:“快中午了,我就不耽误大家吃饭了,就用五分钟时间,给大家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你会发现,这两个案例里处理沟通的那个底层逻辑,其实就是运用共情能力。

什么叫共情?共情就是一个人能够理解另外一个人的经历和心情,并且能做出准确的反应。

共情能够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情心理,并且愿意去做出利他的、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一个充满共情的表达,一秒钟就能安抚人的焦躁情绪,让对方安静下来。

脑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对别人产生了共情,或者他感受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共情,他的大脑活动就会发生变化,会变得更平静、压力变低,负责幸福感的区域会变得很活跃。

也就是说共情能创造人们的好心情。人就会变得更友好、更开放,就会更愿意接受对方的想法。

所以沟通首先是共情,有了共情能力,你在任何沟通场景里都能赢在起跑线。

那你可能会问,对方说了那么多,我怎么才能保证我的理解是准确的呢?我会不会是在过度解读啊?

这就好比在谈恋爱的时候,男生总是抱怨说:“你有话直说好不好?为什么老要让我猜?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而女生呢,又一直在生气,因为不论你说啥,男生只会让你“多喝热水”。

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是的,想拥有好的共情能力确实很难。

脑科学研究证明,培养共情能力的黄金时期其实是在7岁之前。

在我们额头的后方,有一个组织叫前额叶。前额叶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组织,它负责情绪。它能够感知周围人的情绪,把对方的情绪给捕捉起来,然后映射到我们自己的脑子里,然后我们去做信息处理。

我们的共情能力,就是依靠前额叶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发育的高峰期就是在童年时期。

如果你家里正好有未满7岁的孩子,就要重点去训练他前额叶的发展。

不过共情能力也是可以训练的。虽然不像黄金期那样可以非常得发达,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持续练习,即使是成年也能继续提升共情能力。

有个万能公式分享给大家。

强共情=镜像+同频+倾听。

首先在行为上和对方镜像,然后在表达上和对方同频,最后再保持倾听。

方法一:镜像法

为什么我们怎么努力地去听对方话,努力地解读还经常解读错误呢?

这里面当然有你没听懂、没经验的原因,但是有时候这真不赖你。

因为有70%的沟通信息都不是语言化的,而是非语言的。也就是非语言沟通。

也就是说,对方那些没有说出口的话,可能往往藏在他的表情、动作里面,这可就很难了!

教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你只需要做到一件事情,就是和对方保持镜像。

所谓镜像,就是像镜子一样,让对方感觉到你和他好像是一样的,就能让对方产生良好的沟通感受。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殊的能力,这个能力叫识别同类。

如果有一个人,我们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和沟通对象呈现出一种像照镜子一样的这种镜像关系,我们就会莫名其妙的觉得这个人好亲切,我好喜欢他啊。

这个能力进化到今天,就在我们的大脑中产生了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东西。

我们是这样,别人也是这样。所以,如果对方的镜像神经元所照到的、捕捉到的是自己很熟悉的信息,那他的大脑就很容易去理解,就会觉得亲切、放松、安全。

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最熟悉的是谁?是他自己。这就是为什么如果你表现得和对方很像,对方就会觉得你很亲切的这样一种原因。

具体怎么做才能实现这样一个镜像的效果呢?

首先你可以做到形象上的镜像,也就是穿得像。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天你要到客户那里去参加他们的会议,你要怎么穿才效果最好?

请注意,不是穿你最贵的衣服,也不是穿最漂亮的那件,唯一正确答案就是穿得像他们公司的人。

如果他们是个互联网公司,整天可能就是一身T恤衫或者格子衬衣这一类的休闲装,那你就穿得休闲一点。如果他们是个传统企业,是个金融企业,每天都西装笔挺,那我就建议你也穿得正式一点,把这深色西装穿上。

当他们看到你和他们穿得很像的时候,对方就会觉得愿意跟你多沟通,也会觉得你很好沟通。

除了形象上的镜像,你还可以做动作上的镜像。

比如,你去面试,怎么给面试官留下一个好印象?

面试最怕什么情况?就是格格不入。

面试官或者招标的负责人来了,他面前摊着你的介绍。他摊开双臂这样坐着看着你,而你呢?因为紧张,我们可能会把手往身前一缩,这样坐着。

请注意,一个这样一个这样。现在你们两个人,可就传递出了完全相反的两种身体语言。

但如果你看到面试官的手是展开的,你也慢慢地把你的手展开放在桌面上。这个时候你们双方的镜像神经元就开始运作了,对不对?

聊着聊着,面试官开始把笔拿起来了,要记点东西。那你也把你的笔拿起来记点东西,这个做笔记的动作也能让对方安心。

因为镜像神经元获取了这个信息,在告诉它的主人说对面这个人跟咱一样。

你看,这就是用镜像的方法,用非语言的方式来传递信号。

这个时候面试官会觉得对面这个人挺踏实的,很友好,他会对你莫名其妙的开始有放心的这样一种感受。你们的沟通就能展开得更好。

做到了形象上的和动作上的都还是比较表层,真正的沟通高手,会根据对方的表达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比如,对方的说话频率和节奏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我也调整一下,让我跟对方的节奏越来越像。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说夫妻相,就是两口子如果过得好,就会变得越来越像。为什么?因为这两个人在双向奔赴,受双方言行的影响。时间久了,他们的言行举止就会变得很像。

方法二:同频法

除了镜像法之外,光用行为让别人觉得亲切还不够,咱们总得开口说话。

开口表达的时候,我们要让对方一听我们要说的话,就觉得说哎呀,你好懂我啊。

举个例子,妻子回家和丈夫抱怨今天路上好堵、好烦,两个丈夫的反应不一样。

一个说:“你烦也没有用,咱不要有路怒症好不好?”另一个说:“哎呀,特别理解,这路真是堵得让人着急。”

怎么说才是有共情力的伴侣?而有共情力的这位先生是不是更容易收获妻子温柔的照顾。

还有,跨部门的同事之间去对接工作。

两个人,一个说:“这事很明确啊,应该是你负责的,我不负责。”另一个说:“有问题咱们先一起看看具体情况,再看怎么解决。”

你看,这时候怎么说才是有共情力的同事?相信你一听就知道答案。

这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方法,叫做“跟”和“领”。“跟”就是跟进,“领”就是引领。“跟”和“领”是一个特别好用的方法。

什么是“跟”?就是对别人的情绪做确认。对待情绪问题,跟着走,而不是拧着、逆着走。

只要是人,其实都可以感觉到别人对自己情绪的那种肯定。很多艰难的沟通场景,都是可以通过跟情绪的方法去化解的。

比如,你是个客服,突然接到一个投诉电话,客户特别火急火燎地找你投诉,此时他的情绪是什么?你马上就知道——着急啊。

这个时候,如果你说:“哎呀,您别着急,我去给您问问。”对方可能马上就炸了,我都要急死了,你却叫我不着急?

你看,你和他的情绪拧着走、逆着走了,你否定了他的情绪,这就不能同频。

说法稍微换下:“您现在肯定特别着急,我马上去给您确认。”对方肯定火先消了一半。

一个成年人的情绪问题是不可以被讨论的,只可以被确认。

因为情绪是非理性的,你没有办法用一个是非对错的标准来去评判。

有时候,朋友遇到事找我们安慰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说,“你别太焦虑了,你就不应该太在意XX。”

这个时候你拧着走了,你没有和对方的情绪进行共情同频。

换种说法:“我知道你现在肯定特别着急或者是生气、焦虑”,或者说,“如果我是你,我肯定也会特别得生气着急”。

那个情绪本身不重要,是你要跟,跟就是疏导。

当跟完对方的情绪之后,然后就是领。

领就是领行为,也就是你要在行动上领着对方走,给对方一个闭环,让对方吃一个定心丸。

沟通高手都是理解人性的高手,他能知道对方现在的期待是什么,并用自己的行动去闭环。

方法三:倾听法

共情这件事真正的难度,其实是在倾听这个动作上。

因为你不仅仅需要真的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还要让对方觉得你真的听懂了,这是最难的。

很多人往往就缺失了最后这一环,对方说了半天,你看起来毫无反应,结果对方越来越生气,本来挺顺利的沟通,就因为你不会表现出倾听的姿态又失败了。

所以问下自己,在沟通中,请问你用尽全力去听了吗?

在这里我给你一个拿走就能用的小方法,叫万能的小本——就是随身要带一支笔,准备一个小本子。

你只要有一个小本子在手上,你就能一秒钟让你的沟通对象明白,我正在全力以赴地倾听你。

这个我们在职场中最常见了。领导讲话,马上掏出本和笔记录。

通过这么一个动作,就是在向领导传递一个信息:我尊重你,我在意您给的指示,您放心,我都记下来了。任何领导都会因此留下好印象。

他布置完工作,你要是能再和领导反馈一下你都记了什么,那就更完美了。

所以凡事都是有方法的,哪怕非常小,但在沟通上产生的效果可能是很大的。

你知道这三个方法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很简单,心理学家早就告诉我们,每个人毕生的追求就是被看见。

所以,在沟通中,不要迷失在那种特别个性化的需求里面,不用那么费劲。

不管你任何角色任何场景,要处理的问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就是要运用共情能力,告诉对方:茫茫人海中我看见你了,而且我很重视你,我很懂你。

把这个信息传递出去,对方踏实了,你就赢了。

掌握一个方法一通百通,这才叫基本功。

你学到了吗?学会了赶紧用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懂这点,别说你会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th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