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回里,荣国府的正堂――荣禧堂,挂了一副对联,是安东郡王所书。
“坐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我专程去查了这幅对联的意思,它是讲的――在座的达官贵人,衣饰华美,珠光闪耀,同日月交相辉映;堂前的达官们,穿着饰以纹绣的礼服,光彩夺目,与烟霞一样灿烂。
好一幅达官贵人们的宴乐图!
贾府的堂前,座上的人们衣饰华贵,珠光宝气,这个封建贵族世家的显赫权势、荣华富贵,让人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跟着林黛玉拜见舅舅的脚步,这副对联,黛玉看在眼里,读者们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荣耀及此,贾府后来的衰落,那种凄凉景象,就更加悲惨!
突然发现,很多名著之所以让人刻骨铭心,皆是因为从乐到悲的转换。悲剧总是更能让人深深共鸣。
第三回,还有两首词,专写宝玉――
“西江月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这两首词,多读几遍,才发现了曹公真正的意图。看似贬义,实则对宝玉进行了褒奖和认可。
第一首,写出了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背叛,他不读经书,摒弃仕途经济。后面一首则是宝玉叛逆性格对他所在的那个阶级的破坏性,让其他人不学他。
曹公假托卫道者的口吻,正话反说了。
褒奖了宝玉的反封建思想,也嘲讽了封建礼教的腐朽,世道人情的庸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