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专用名词是我个人收集的,理解有偏差的欢迎各位批评指正,我随时会更新~
session:貌似至今没找到用一个汉语词能翻译的比较透彻,可以理解为用户进入一个网站到离开网站的一段时间,一个session下可以看到用户的一系列行为,以搜索为例:一个session下可以看到用户搜索一个词之后,点击url、修改query、翻页等行为,以及统计到每个行为间隔。session分析是搜索产品需求分析的立足之本,也是搜索or其他策略产品新人到老人的基本功课之一。
query:查询,一般搜素、词典之类的产品默认query≈搜索词。
DAU/MAU:日/月活跃用户量,一般需要注意的是“活跃”的定义,部分产品(比如QQ)的活跃用户更适合定义为“登录行为”,而另有部分“比如新闻”则适合定义为“打开/浏览行为”,还有部分“比如词典/搜索(不一定完全适用了,因为首页越做越花了)”则适合定义为“发起过检索请求行为”。
CTR:(Click through rate)点击通过率,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很多地方会把CTR和点击率完全混用,合理的场景下这是可以的,但先决条件是“点击全部是导流/进入式点击”,也就是说交互性操作,比如切换筛选项之类的click是不会记在CTR里的,如果需要单独衡量页面的操作行为是否活跃,我们建议使用纯粹的点击率(click per PV/Show content);第二,click应该是有效点击,至于“有效“的具体评判标准试产品形态差异自行确定;
全局指标:不同产品线间差异非常大,一般web类产品指page粒度下,页面的UV、PV、总点击率、跳出率等指标;App则可能最高是整个产品粒度的DAU\MAU、启动量、登录量、留存等指标。全局指标的意义在于观测局部改进对全局的影响,在类似的局部迭代下,全局指标的衡量标准是类似的,比如无论局部如何修改,全局指标都应该是跳出率减少(web)或者DAU增加(App)的,但具体问题仍然需要具体分析。
局部指标:局部迭代部分的相关指标,比如功能模块的点击率、使用率等,局部指标的收益衡量标准弹性非常大,务必根据实际期望去更新对局部指标的预期和评价标准,比如某个功能的产品设计是期望解决用户的无意义操作的,那么局部点击率下降就是正向收益。
============我是商业产品的分割线============
商业产品我其实是业余选手,只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