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译: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诗》可以兴:文化是社会的粘合剂。
我们在赏析古诗时总说“寄情于诗”、“以诗言志”,孔子生活的时代《诗经》是具有超绝的地位的。我们去学习文化,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提升,可以更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寄望。我们都去感受文化,那么就可以从不同的文化中一窥地方不同地域的民风传统,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文化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是整个社会的粘合剂。
就像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人经济条件好了,都喜欢到处旅游。如果去一个地方之前能读一本地方传,在到那个地方去旅游,感受又不一样了。
在很多人眼中,好好学习只不过是为了将来有个好的出路。一个人脑子里知识越多,认知水平就越高。而在今天互联网时代,还有很多人认为反正网上都有答案,何必去学习呢?可当你不知道搜什么的时候,那你怎么办?
推荐书籍 《知识大迁移》。
10,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备注:“女”同“汝”)。
译:
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那就像对着墙站立一样无法行走了。”
伯鱼,孔子的儿子。在出身之时,鲁公送了一条鲫鱼,所以启名为伯鱼。
《诗经》分为《风》、《雅》、《颂》。《风》的这部分叫《国风》,都是通过很多国家搜集上来的民间诗歌。其中《周南》是周公治下南方的民歌,而《召南》是召公治下南方的民歌。
《周南》一共有十一篇。《召南》一共有十四篇。《周南》的开篇就是我们常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想学诗经的朋友们可以先从这两篇入手)。
而孔子为什么要告诉自己的儿子必须要学会《周南》、《召南》呢?主要是这两篇都是讲的一些人伦之常,只有明白了这些基本生活,才能明白一个人应该怎么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推荐书籍 《乡土中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