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倾向于认为创新和增长已经接近饱和。纵然无数发明和新事物层出不穷,但是我们人类依然会经常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基督诞生前不久的罗马时代,杰出的工程师弗朗提努斯(Sextus Julius Frontinus)曾说:“创造发明很久以前就已达到极限,我对进一步发展不抱任何希望。”
“什么?就凭在船甲板下点上篝火,你就能逆风而上,逆流而行?请原谅,我可没有时间听这些废话。”1803年,面对罗伯特·富尔顿提出关于汽船的想法,拿破仑·波拿巴如是说。1837年,医学教授艾尔弗雷德·维尔波氏说:“消除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就是凭空想象,现在应用这种技术简直是荒谬。”他所指的就是麻醉医学。
1859年,招募石油钻井工人时,没有人能相信竟有人愿意钻到地下去取油。1920年《纽约时报》报道称,制造火箭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火箭喷出的气体无法产生推力。49年后,在美国人即将登上月球之时,他们发布了幽默的更正语:“现在毫无疑问,火箭不但能在真空中运行,而且能在大气中发挥作用,《纽约时报》为自己的错误深表遗憾。” ……类似的论调数不胜数。
拉斯·特维德在《创新力社会》一书中提出了革命性观点——人类文明(创新力)与自然资源分布、气候、人种并无关系!唯一起作用的,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自愿开展的双赢贸易。只有满足超越个人关系、自愿、双赢交易、竞争环境4个要素,创新力就可能诞生,并最终促进社会文明和经济繁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