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十七世纪印象派大批评家金圣叹在《西厢记》的批语中,曾写下他觉得最快乐的时刻,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阴雨连绵中,住在一所庙宇里计算出来的。
下面便是他自己认为是人生真快乐的时刻,一共有33个之多。
在这种时刻中,精神和五感错综地联系着。比如:
其一:于书斋前,拔去垂丝海棠紫荆等树,多种芭蕉一二十株。不亦快哉!
其一:夏日早起,看人于松棚下,锯大竹作筒用。不亦快哉!
其一:冬夜饮酒,转复寒甚,推窗试看,雪大如手,已积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其一:夏日于朱红盘中,自拔快刀,切绿沉西瓜。不亦快哉!
其一:存得三四癞疮于私处,时呼热汤关门澡之。不亦快哉!
其一:做县官,每日打鼓退堂时,不亦快哉!
其一:看人风筝断,不亦快哉!
......
哈哈哈哈......
这些时刻,如同用相机按下快门,一个个画面定格在金圣叹的脑中,每每想起,都欢快无比。
每每读起金圣叹的这些文字,我就会看到一个“有点傲娇、有点狡黠、无比欢乐、无比风趣”的大学者。
每次读到他的各种“不亦快哉”,我都禁不住“哈哈哈哈”,也会细数我自己的快乐时刻。
这些时刻,是灵魂“滋滋作响,翩翩起舞”的时刻。
(二)
《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里有这么一段话:
“要凡事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快乐,是神的旨意,是对造物主的敬意;
快乐是大自然指示给人类的最高智慧;
快乐是美味可口的,这时,它叫水果。
快乐是唧唧喳喳的,这时,它叫鸟儿。
正因为努力寻求快乐,植物才发芽开花,蜂房才酿满蜜,人心才充满善良。
也正是在快乐的指引下,万物都向往最大的安逸,更自觉的趋向进步。
(三)
快乐是滋养人的食粮,生命需要滋滋作响。
而现实却是,人类更容易趋向于忧愁和恐惧。
首先,从人类所自己感知的经历来看,人生真的是苦难重重。大到亲人的离去,情感的破裂,小到孩子作业,家长里短……明明人类更容易看到不幸,看到恐惧,看到生活的艰辛啊?怎么能让精神得到快乐的食粮呢?
其次,我们的文学,尤其浪漫主义文学,总是赞扬,培育并传播伤感情调,这是一种松懈的心态,称之为忧郁,也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似乎忧伤能让人显得雅致,显得老成。而快乐,相较之下,显得粗俗而简单。
再次,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人们在机械化的忙碌中慢慢消磨掉了五感的敏锐。
太多的人忘记了细数这些快乐时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忙碌于金钱,工作,地位,成功,却失去了内心的快乐和感官对所有美好的接受能力。
忙,即“心亡”。
心亡,则无法信任这个“身体”的优美接受器官。
五感将不再敏锐,灵魂将死气沉沉。
创意会不复存在,生命会陷入荒凉。
(四)
快乐,需要打开五感去感受;
快乐,需要用作为高等生物的创造力去创造;
快乐,需要与大自然同呼吸;
快乐,需要刻意去定格,去记录。
其一:当我学唱自己喜爱的歌曲,不厌其烦地声嘶力竭,沉醉其中,忘记时间时,不亦快哉;
其一:旅行至壶口瀑布,沐浴于水雾之中,全身湿透地瑟瑟发抖时,不亦快哉;
其一:坐在咖啡厅,发着呆,悠而不闲地看人来人往时,不亦快哉;
其一:发现心仪已久的衣服们打折,剁手剁到管不住自己时,不亦快哉;
其一:什么运动也没有做,却发现体重下降了0.5公斤时,不亦快哉;
......
哈哈哈哈......
在你的生命中,有哪些时刻,灵魂是在“滋滋作响,翩翩起舞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