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个案概念化,包括
- 有关来访者问题的信息资料
- 形成来访者问题的过去情境
- 维持这种问题的当前情境
- 短期和长期的治疗目标
- 发展询证治疗计划
也就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ACT用心理僵化模型来进行个案概念化,这个跟上次分享的ac心理弹性模型是对应的,ACT的个案概念化是需要评估这六个方面的僵化程度。
ACT心理僵化模型
要梳理一下这六个方面是什么,还有怎么去评估,有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个,经验性回避就是回避不想要的个人经验。关于为什么经验性回避是不好的,书上有段阐述,我觉得说的很好,关于经验性回避这部分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是有问题吗?
关于经验性回避是不好的的描述
讨论部分
R1:一般来说回避问题似乎都没有解决问题
R2:感觉这个经验性回避,可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使用的。这样的策略使用可以暂时的让其自己的某些方面得到满足,但是长远来看可能是无效的,或者说不利于其成长
R3:趋利避害,实际上是进化所得我认为这个策略有其优点,但是要分事情,可能人类还没有进化到区分事物来自动采取这个策略.
R4:只有他阻碍了来访者朝向获得,有价值的生活,才会成为一个问题
就如书上说的完全避害是不行的,温室的花朵不强健,那取决于这个经验,对个人成长是否有益,经验性回避的方面是接受现实,ACT的理念就是要做对自己有益的事,也就是价值观,而不是让情绪和想法支配自己。
第二个,说到这个就与下一部分有关认知融合,认知融合就是人们是受自身思维的文字内容所支配,而不是自身对世界的直接体验,它的反面是认知去融合。
比如,与我在众人面前讲话会紧张的出尽洋相,大家会嘲笑我会不喜欢我,我就完蛋了,这个想法融合情绪和行为受这个想法影响,而不是实际情形,感觉这个部分与CBT中的信念很像。我觉得有融合,人人都有能成为有问题的,是不是因为这个想法是一个不合理信念呢!
R1:确实是属于不合理信念,而且产生想法融合的前提是内在有隐含的信念发生作用。
附书上这段话中说到:记录不合理信念和扭曲的想法,这个和ACT只是形式上的相像,这个怎么理解呢?
我能理解的他们的区别是:CBT对待不合理新年是要跟它辩论,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来代替它,而ACT呢,不是要找一个所谓正确的信念,而是让人不要与想法融合。
第三个,与概念化自我的联结,它的反面是以己为景。概念化自我是我们用来描述自己的语言。比如我是个学生,我一点也不聪明,我很开朗,我不擅长演讲。(复习一下,ACT中说的自我包括三个部分,概念化自我,过程自我和以己为景。以己为景,也就是观察自我,上一次讨论我们对这一部分还是说得挺充分的。)概念化自我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对概念化自我的依附才会增加心理僵化。当一个人固守已经不再适用的描述,就会增加痛苦或导致无效行为,然后可能就会依附于概念化自我。比如升入了高手如云的高中,还依附于初中形成的“我是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就会痛苦,僵化。寻找像以下这样的陈述,能帮助我们识别与概念化自我的联结。
陈述的识别持续无为冲动与回避,通俗的说就是症状,就是来访者有哪些行为做得太多或太少,或是在不合适的情境中做。它的反面是承诺行为。心理僵化模型与心理弹性模型都是六角形,一一对应的正反面。这一部分的评估将包含ABC功能分析表或事件日志,可能也包括临床相关行为维度的测量(频率、强度等),以及其他标准化评估。
第四个,价值观不明确,顺从,回避追踪有问题的扩增。他的反面是明确价值。评估价值观不明确,通过寻找那些现实出缺乏活力或目的的陈述与行为,和找出来访者那些按时着他们不重视任何东西的陈述。
价值观澄清的机会
价值观联系着承诺新闻给,是非常重要的,至于顺从、回避追踪与问题的扩增,我的理解是指偏离价值观的行动。大家认为呢?
R1:这些功能都是有用的,只有当它们变得过度、讲话或是处在一种使自己远离价值观的情境中时,才是有问题的。在ACT理论里,行为本身不会有问题,如果僵化、没有心理弹性了才有问题。
R1:确实这个模型的每个部分好像都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有超过了某个界限才是有问题的。个案概念化正是要评估这些部分有没有问题,第一章好像有提到,每个部分的评估有相应的量表可以使用。
第五个,不充分的自我认知:被过去和可怕的未来支配的概念。它的反面是拥抱当下。前面说过,自我包括概念化自我、过程自我和观察自我(以己为景)。这三种自我都要发展好,不然就是不充分的自我认知。书上写的这个被过去支配的男人和狗的故事挺好的,也可以给来访者讲。注意来访者不仅会被过去与未来中的不好的事情支配,也会被好的事情支配。比如一个受虐的妻子,想象着将来某一天另一半会停止对自己的虐待,或者回忆着过去对方没有虐待自己的时候,而回避了自己当下处于受虐待的情境中。以上就是对心理僵化模型的梳理了,把每一部分相关的资料填上去,就完成了心理僵化模型的评估。
ACT的个案概念化是很有结构的,还有一部分是功能性评估。功能性评估作为ACT概念化的补充,一起来评估控制来访者行为的环境事件。
里克案例.jpeg前因部分可以了解到环境中的刺激,后果部分可以了解这个行为之后受到的强化或惩罚。
ABC功能分析表在里克案例中的实践
R1:对于这个记录,我的理解是,这是帮助来访者和咨询师发现的回避行为的一种方式,可能是翻译问题,有些地方还是很难理解。
“向着好的价值观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