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熬夜看完了《大唐玄奘》。
看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想更多的了解佛教。也希望能渐渐的开始学习佛学。
片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非常深刻。那就是当玄奘到达天竺那兰陀的时候,发现有乞丐走在街边而不走路中央,这让他感到非常的奇怪,这里是佛国,不应该崇尚人人平等吗?
正当他充满疑问的时候,一位老者闻声而来说道,没错,这里是佛国,是佛陀的世界,但是这里的人们尚未成佛。
如果说在佛陀诞生的地方还有很多人没有成佛,那我们这些平凡的人,在这个网络时代就更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你更有机会去接触的那些闪烁着光芒的思想,佛度有缘人。
念念不忘,念念来自于佛教,指的是一个想法启动的时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在长达9年的求学路上,无论是经过荒漠或被囚禁或被逮捕,每一次的经历都在不断加强他取经的信心。即使是在富足的高昌国,他本有机会受一国人民供养,衣食无忧的过上以后的生活,但是他依旧不忘自己的信念和梦想。
逆境和顺境通常都会消磨掉人的意志力。足够强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助你抵达彼岸。一个人的力量往往超出你的想象。
佛教中有大乘和小乘之分,大乘要求不仅仅要度自己还要普度众生。是那些连自己都没有成佛的人,如何普度众生呢?
玄奘是一个在成佛路上行走的人,他的信念十分简单,那就是取得真经回大唐。他认为自己天生就带着这样的使命感,就是要去取得真经来普度众生。当一个人有了信仰之后,反而变得简单了,因为他只会去做一件事,其他的诱惑都显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玄奘在那烂陀问一位师兄,一刹那的时间有多长?如何去测量它?
师兄回答道,一刹那的时间就是一次钟摆时间的1/75。这么短的时间,如何才能去感知到呢?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再那么重要了。不断的修行需要不断的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自己的想法,给自己注入正念。
正能量的思考和不断的给自己暗语是不断加持自己信念的方法。语言上的重复和提醒,会让你念念不忘。这就像当你嘴上在说白马的时候,你的脑子一定想的是白马,不可能想着白熊,白鹭,一定是白马。
信念就是好的想法,当你心中充满着美好和幸福的时候你会是最有力量和充满吸引力的时候,不管当下是困难重重还是锦衣玉食,每个当下你都会感到快乐。
王翔是驻扎在唐国边境的军人,边境的生活是无聊苦闷的,他感觉这就像一个笼子,永远走不出去了。在梦中当他想象着自己穿着华丽的衣服走在唐国都城的大街上无所事事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觉得活在梦境中反而是一种解脱。
玄奘启发他说,对于他自己这样一个行走在漫漫的取经路上的人来说,有时候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停留,反而会觉得是幸福和快乐。当王翔把窝窝头递给玄奘的时候,当下的玄奘充满着笑容和满心的欢喜,我觉得他是享受这种当下的。
梦境和现实的差别也在于心态的不同。心态的不同在于对当下的感知和体验不同。如果把令你满足的情景和对当下令你感到困难的情境分成千千万万千千万万个片段,我想可能每一个片段都会是相似的。对当下的每一个积极的感知会积累起来变成你对生活的态度。
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修行的时刻,修行是一个自我感知自我对话的过程,应该是内心充满着思考和富足的时刻,先完成自度,才能普度众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