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雪梅读写交流群
070+wxq19950212+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070+wxq19950212+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作者: 49c9f59eac6c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7:00 被阅读11次

    第一题:用课堂介绍的阅读方法读一本书,并写一篇书籍推荐,500字以上。

    标题:幸存者·挑战者·领跑者——《腾讯传》

    腾讯,这个20多年前破土而出的绿芽,现在已长成一棵遮云盖日参天巨树,并仍在不断向上生长着、向前进化着。它存活于互联网的残酷丛林,向各领域发起挑战,并不断走向强大成为行业领军者。

    腾讯以即时通讯工具起家,迈步走在社交与互联互通的时代高速路上,同时也学着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成长过程中,它抓住过机遇,也遭遇过危机;深谙用户心理与情感需求,追求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创造出虚拟道具和Q钻的盈利模式,模仿各类产品却总能做到极致用户体验并超越原版。面对竞争者,它也无所畏惧,能保证自己不出错误,而等着对手出现失误。它的强大,让互联网各企业闻风丧胆、恐惧和联合抗议,只求“放一条活路”,马化腾甚至因此成为全民公敌。而在经历与360的大战后,它也终究走向开放和包容,并进一步进化着。

    腾讯靠着七种武器从一只小企鹅变成今日的庞然大物:一是产品极简主义;二是用户驱动策略;三是内部赛马机制;四是是错迭代策略;五是生态养成模式;六是资本整合能力;七是专注创业初心。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倒映着创始人的影子。可以说,这七种武器,也彰显着创始人马化腾的性格和脾气。正是马化腾的低调、专注、极致、坚持使腾讯得以不断壮大。

    现在的腾讯,仍是正在进化中的生物体,“连接一切”、“互联网+”是它坚持的理念。那它过去是怎样的?未来又将怎样?《腾讯传》将为我们讲述小马哥带领下的腾讯成长史以及它所经历的、掀起的互联网风云。

    (581字)

    第二题:写一篇以收获为主的体会式笔记,1000字以上。

    既然是注重收获的体会式笔记,那么我认为就要先实践先练习,才能有深入的体会,所以这一题是最后才写的。

    先说老师课上讲的几点重要内容。

    1、阅读的4大技巧——速读、精读、重述、笔记

    (1)速读

    这里,老师推荐东尼博赞的《快速阅读》,并针对写解读稿,提供了三个快速阅读法:

    一是认真读书的封面内容、推荐语、序言、目录、书评等;

    二是用最基本的引导阅读法,即可在阅读时用铅笔领着自己的目光去读,这样可以提高专注度,进而提高阅读速读;

    三是双行扫视/可变扫视/反向扫视。双行扫视是一次看两行内容;可变扫视是跳跃性阅读,重点看吸引自己的或重要内容;反向扫视是回收接收的信息,先知道结论,然后去看论据。

    老师还提到楠小鱼儿总结的快速阅读要旨:带着问题开始一本书的阅读;带着感受离开一本书的阅读;带着践行结束一本书的阅读。

    (2)精读

    老师在精读方面讲到了阅读的六个层次: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

    信息是指时刻关注这本书在讲什么;

    刺激是指标注那些让自己产生情绪冲动的点;

    娱乐是指标注有趣的故事和观点;

    知识是指标注可以拿来就用的原理、观点、技巧和方法;

    思想是指搞清楚书的中心思想,它传达了什么;

    审美是指书好在哪里,有哪些地方给了自己不一样的惊喜。

    (3)重述技巧

    重述是指知识转化过程,是讲书稿、拆书稿的核心技能,也是写作的基础。

    重述方法主要有两类:

    一是I-A1-A2法,即重述原文、联系经验、规划运用;

    二是2W1H法,即what(知识是什么)、why(为什么讲这个知识)、how(怎么去做)。

    老师以讲述拿破仑生平和I-A1-A2法为例,讲述了如何练习重述技巧。

    在重述原文过程中,老师要求写人物传记的讲书稿、拆书稿前,要先写一张人物的人生简历,包括这个人做过的好事、坏事、有趣的事,记录相应年份。

    在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对比、类比等手法,需要有过渡句,注意与读者做交流。

    联系经验则是可以找历史或生活中相似、相反的其他事物、例子。

    规划运用则是抛出观点。

    (4)笔记技巧

    老师讲到致用类书籍笔记和人物传记类笔记。

    致用类书籍笔记:翻看输的封面和腰封,记住最吸引自己的推荐语;阅读书的序言,写下阅读期待;阅读相关书评,统计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目录,标记一眼看上去就想分享的点;快速浏览全书,标记一眼看上去就很心动的内容;精读标记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精华内容,写下启示及灵感。

    虚构类文艺作品及非虚构类记叙作品笔记:以主要人物为核心化人物关系图;以时间为轴线画故事进展流程图;以人物第一次出现的地点为中心画地图;标记金句,写灵感及启示。

    2、阅读的6个维度

    (1)信息

    (2)刺激

    (3)娱乐

    (4)知识

    (5)思想

    (6)审美

    前三者是浅层知识追求,是写作者呈现给服务对象的内容;后三者是高层次知识追求,是写作者知识内化、思考的过程。

    在阅读方面的应用在前面写过了,不再赘述。


    在这里我想重点讲一下重述技巧和笔记技巧的运用体会。

    在写第四题时,我曾不断地翻看戴尔·卡耐基的《林肯传》,然后觉得老师的方法实在是很实用。在将林肯生平整理成一张以时间逻辑为主线的图时,一切都清晰明了,一开始的几百字在写时总是要翻看书,效率很低。而画了图之后,在写作过程中这个图便了然于胸,按着这个时间逻辑便可以把自己想写的重点挑出,有目的地写。同时我也把人物关系图画了出来,这对于读外国读物很重要,因为我们很容易弄混外国名字,记不各人物之间的关系,而画图记笔记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梳理。这也大大提高了写作效率。

    画图记笔记也有助于我们日后想再次读这本书时,快速唤起我们对这本书的记忆,看到图就能大致想起来人物在哪个时间点、哪个地点做了什么事,其实就是帮助我们更快地回忆起每个故事。

    而在重述技巧的运用上,我也有意地练习了老师所说的结构法,可用鲜明的句子使结构清晰,并用过渡句使段与段之间的连接自然。

    因为林肯具有很多伟大的品质,在写的过程中,我也常想起和他有相似品质的其他伟人。林肯的仁慈,让我想到最近正在读的《论语》里的看法,林肯很多观点都和孔子相近,比如“人不知而不愠”、“君子周而不比”、“学而时习之”;林肯的经历也让我想到韩国总统卢武铉,两人都是平民总统,自学当上律师,追求自由平等,并为之献身一生。其实很多伟人都没有完整地上过学,他们的伟大是在于坚持学习,坚持理想,坚持美好的品格,为此奋斗一生。

    林肯对于阅读的喜爱,让我想到获得诗词大会冠军的雷海为先生。林肯喜欢阅读,所以不为什么目的而学习,遇到喜欢的句子段落反复背、反复朗诵;雷海为对于诗词也是这样,每天背一首诗词,体会古人的处世智慧,追求“味无味中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这样一种豁达、乐观才会让自己在这个凡世间内心宁静,不为外物所动,正如陶渊明的“心远地自偏”。这样的心态正是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一剂良药。

    看到林肯死时的描写,我忍不住想抽泣,他那仁慈而悲惨的一生,不能不让人动容。我也很希望自己的文字能打动大家,因此在写的时候尽量使用场景式描述,给大家带来生动的体验,文字也尽量优美,将他的故事缓缓道来。但是,我也深知,自己的功力实在不足,很难打动读者,难以做到让读者感同身受。为此,我也会在后续继续严格训练自己,努力学习老师传授的各项技巧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再次十分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与严厉监督,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2102字)

    第三题:在荔枝微课的释若读书专栏“噢耶,读书来了”中听《这样读书就够了》的解读,写对RIA读书法的理解,500字以上。

    之前就学过老师的两讲拆书讲义,这次再听一遍解读,进一步感受到老师所教授的RIA法的强大。

    R是阅读,是重构一本书相关知识的第一步。在读一本书时,第一步就是要确立一个目标,即“我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要把什么应用到实践当中?”这和做每件事前定一个目标是一样的道理,带着目的阅读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不必将精力花费在不必要的地方。确立目标一是可以通过自己想解决的问题来定;而当生活中没有要解决的问题而去读一本书(致用类)时,可以通过看输的封面、腰封、序言、书评等了解这本书经典、精华在于哪里,阅读目录寻找自己最想了解的点,以便快速选定目标,精准打击。

    在具体阅读方法上,老师在解读《这样读书就够了》的时候并没有具体讲怎么提高阅读效率,但是在拆书课第二讲的视频中讲到了一些实用方法,包括速读和精读两个部分。速读就是快速阅读,可以使用双行阅读、可变阅读、反向阅读等来实现;精读则可用到后面所说的重述技巧了。

    I是重述,目的在于将书中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观点、思想,用输出倒逼高质量的输入。如果是为自己使用,重述的要求可以不那么高,能讲明白书中内容便于后面应用就可以了;如果是写稿给读者看,就要注意文字质量了。用于写稿的重述需要尽量口语化,有一定趣味性,结构分明,过渡自然,观点明确,同时可以辅以对比、类比、修辞等手法,使内容讲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

    A1、A2分别是联系经验和规划应用,而这两项才应是我们读书的最终目的。当然重述也很重要,但重要在它是基础,是A1、A2的基石,只有打好基础我们才能继续往下走。

    联系经验是指在我们读到某一段时,可以停下来想一想现实中是不是也有相似或相反的情况,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书中所写内容多是我们身边会发生的事,如果我们能想到相关的情况,那么便会对书中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

    而书中说总结的道理,如果自己认同,便可以作为我们日后面对相同情况时的态度。如果自己不认同,则可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要怎样面对类似情况。这便是规划应用了。我们把规划应用的内容写在便签上贴到醒目处,时刻提醒自己践行,让自己做出改变,让自己变得更好,让生活变得更好,这便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对一般人来说,老师建议RIA法多使用在致用类书籍中,可以见效更快,读书效率更高。当然,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书籍。最近我在读《论语》,非常喜欢里面的观点,在读的时候,我把书中内容重新分类,分为“孝弟(同悌)”、“君子”、“礼”、“为政”、“学”等,并在每一个片段后面写下自己的想法,重构自己的认知。然后把自己想改善的态度写在便签上,时刻提醒自己,“净化内心”。比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便签时刻提醒自己,即使别人误解了自己也不必生气、急着辩解,自己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娓娓道来便可,没有必要参杂情绪在其中,伤害他人感情。

    听老师解读《这样读书就够了》时,还有一点让我如获至宝——知识体系的构建。构建知识体系主要有三个方法:

    1、从问题出发,反思分析问题本质,思考前因后果,串成一个完整逻辑。

    2、从点到网,收集相关信息,整理分类,归纳总结。

    3、从网到点,梳理书中知识,搭建框架,并不断填充。

    老师讲的这几个点我深有体会,不管是没有知识体系时的内容干瘪混乱,还是有知识体系时的逻辑顺畅流利,我都有一些体会。

    秋招参加面试时,经常会被面试官问得哑口无言,不能深入答题。而看同场其他同学,都能对问题进行比较深刻的分析,得出有效结论。经过反思,我觉得是因为自己没有建立知识体系,看到知识只是把它们当做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和点,没有联系整合成一张大的网,当出现新信息时,没有办法把它和之前所学联系起来,也就不能进行加工分析。

    后来,我把以前学过的书再拿出来重新学习,翻开书一看,嗯,果然,当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把书粗略看了一遍,书中没有任何笔记,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思考总结,看过后当然就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次我重新看一遍书,边看边写自己的感悟,并且每个章节都进行总结,画思维导图,这样知识不再是混乱无序地储存在我的大脑里,而是有意义的符号。知识和信息可以有联系地叠加,产生“火花”,就像盖大楼一样,每条知识、信息(每块砖)有序地堆叠、粘连在一起,知识大楼才能稳定坚固。当然,这个过程是绝不能求快的,欲速则不达,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深入理解,才能体会作者表达的含义。

    老师提到的知识框架搭建的第二个点,让我想到了写作群里老师经常会提到的素材收集要分类,这就是把一个一个孤立的点归纳整理好,方便进一步整合成自己的写作体系。

    很感谢老师分享的这几个点,未来我还会将这些继续实施下去,尽量把所获得的知识都整理成知识体系。体系是自己的,有了知识体系才能清楚自己看待世界的态度、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才能感受到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是自己。

    (1940字)

    第四题:用课堂介绍的重述原文方法,写一篇人物传记,1500字以上。

    标题:隐忍成就道义,慈悲演绎伟大

    林肯是我所了解的伟人中最慈悲的一个了。他一生都将道义、仁慈践行到底,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他也是一步步通过努力自学而走进白宫的平民总统,追求自由和平等,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将众多黑人同胞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尽管从政道路坎坷,但是他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从容淡定。他的经历同韩国总统卢武铉很相似:他们都是没有上完学,有仁慈之心,通过自学当上律师,追求自由、平等,在国会中受到轻视。同样,也都为信仰而死。

    他们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不停止学习和思考,拥有并坚信梦想,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不畏失败,坚忍地活着,是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


    1809年,林肯出生于肯塔基州的荒野农田中的一间猎人小屋里,他的母亲是农场主儿子和女仆的私生女,父亲则是一年到头四处闲逛、打零工的一事无成者。7年后,他们举家迁往印第安纳州的一片荒野林地,住在只有三面墙而没有门的自己搭建的破棚屋里,过着只有野生猎物和坚果的艰苦日子,生活比黑奴还要穷困。1818年,林肯的母亲死于“牛乳症”,留下不会照顾子女的林肯父亲和林肯兄妹。

    1819年,林肯父亲迎娶了第二位妻子,为林肯兄妹找到了继母。继母为林肯带来了五册藏书,分别是《圣经》、《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天路历程》和《水手辛巴达》。在此之前,林肯每天步行去6.4公里之外的一所私人学校去上学,并在那里学会了识字、阅读和算术。学会阅读后,林肯见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他的视野开阔了,开始有了梦想,认为自己可以从事高尚事业,而阅读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热爱的事情之一。小林肯对继母带来的书籍爱不释手,把《圣经》和《伊索寓言》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反复阅读。他日后的文风和观点也深受这两本书的影响。

    在21岁搬往伊利诺伊州之前,林肯已经阅读了《印第安纳法典》、《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等法律方面的书籍,获得法律上的启蒙;并通过《史考特教材》一书认识了莎士比亚和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学会了如何公开发言。此外,他还阅读《奎恩笑话集》,讲得一手好笑话和故事,常常引得人们从椅子上笑翻下来。对于阅读和学习,他从未停止过:读法律书籍时,他总是仔细研读,看不懂的地方就停下来思考,反复推敲,直到弄懂为止;读到经典的文句时,他也会不断背诵并默写。通过不断阅读和学习所获得的这些能力为他后来走上政治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林肯所受过的正式教育加起来不超过12个月,他后来的知识和学问全是靠自己后来不断地自学获得的。而这些踏实的学习方法也是其他伟人所用的。

    成年后的林肯经历过多次重要人生节点,而这些节点上的选择几乎都受到了他那近乎耶稣式的慈悲人性光辉的指引。

    第一个重要人生节点是他和玛丽·托德结婚。在遇见玛丽·托德之前,他深爱的女孩叫安妮。安妮于1835年感染斑疹伤寒死去,从此林肯便陷入后半生的悲苦哀愁之中。与玛丽结婚前,他清楚自己并不爱玛丽,但是一开始和玛丽接触时他并没有想清楚这一点,而接受了玛丽的追求并订了婚。玛丽是个“喜欢光彩、炫耀、虚饰和权力”的贵族女孩,言辞尖酸刻薄,总是喋喋不休、自以为是,还坚信自己的丈夫未来一定会是总统。林肯看出他和玛丽之间的差异:教育背景、脾气性格、嗜好以及对事物的见解上完全不同。林肯曾毁婚约一次,但是玛丽却对他不缠不休,而且为了自己的骄傲和自尊,产生了向世人证明她可以嫁给林肯,而且嫁定了林肯的想法。玛丽最常用的一招就是哭闹,而林肯最受不了女人哭泣,一见女人哭就会心软并投降,玛丽也趁势在道义上指责林肯。在第二次建立婚约的时候,林肯尽管知道自己不爱玛丽,但是之前的确答应过要娶她。在道义和幸福之间,林肯选择了前者。

    在今天看来,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我们都将自身幸福视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婚姻,如果选择不好,那后半生将会是十分痛苦的。如果换做常人,必定会为了幸福而舍弃婚约,更不要提道义。但是林肯,却能为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而选择承受后半生的痛苦,牺牲掉自己的幸福去诠释和践行道义,而这正是他的伟大之处。我想,尽管我们做不到他那种坚持道义和原则正确的程度,但是在日常小事中却可以坚持践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原则的君子。

    林肯的第二个人生重要节点则是与史蒂芬·阿诺德·道格拉斯的辩论。1854年,道格拉斯在与国会激烈争论后,使国会同意撤销《密苏里折中方案》,使得本来不允许奴隶制度存在的密苏里西部地区的土地上,奴隶制度得以再次横行。他这样做也可能是为了争取南方蓄奴州的选票,赢得1856年总统选举。但是,他的做法引发了北方地区的抗议和怒火。林肯也加入了抗议队伍中。他内心为受奴役的黑人同胞们感到难过和愤怒,也坚信“自由和团结永远是一体而不可分割的”政治理念。此时的林肯是为邪恶和正义而动容的林肯,是为受压迫民众而请命的林肯,是为道德尊严而感动的林肯。

    他和道格拉斯展开过一次著名的辩论,在辩论中他拆解道格拉斯的的种种诡辩,使道格拉斯无地自容,并引发了全国对于奴隶制度的大辩论,最终使道格拉斯在政界落荒而逃。这次辩论也使林肯名声大震,可惜,在政治选举中他依然没有赢得竞选。之前他也多次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而落选,但他并不气馁,落选了他便回到伊利诺伊州春田镇当他的律师,有机会了便继续参加竞选。即使走在路上,左脚绊住了右脚,他也稳住身子使自己不跌倒,并说:“失足却没有摔跤。”我猜想,大概是他喜爱的莎翁和伯恩斯给了他力量吧。他深知以前伟大的诗人们也遭受过难忍的痛苦,却依然坚强地活着,并把痛苦转化为诗歌,给后人以力量。所以,他也坚信自己依然可以活得很好。同时,也正是这不畏失败的坦然、豁达和隐忍使他有机会成为入主白宫的人。

    1860年春天新成立的共和党准备提名总统候选人,这次林肯终于有了极好的机会和运气,获得提名并最终成为美国总统。这也正是林肯的第三个重要人生节点。

    当时人们都看好长相英俊的纽约政客威廉·H.西华。前往芝加哥的代表在火车上进行了一次实验投票,结果西华获得的票数是其他人的两倍多。但是,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发选票的人迟到了,投票不得不在第二天举行,而这给了怨恨西华及其经理人的荷瑞斯·格里莱机会,也给了林肯机会。格里莱并非拥护林肯,但他十分怨恨西华,他苦苦等了六年,终于等来了报复机会,利用推迟的17小时向各代表团游说,说服他们不要投票给西华。与此同时,林肯的团队也利用这一机会说服各代表团投票给林肯。最后,林肯获得了共和党总统提名。而民主党方面,道格拉斯造成民主党内部分裂,总统竞选形势十分有利于林肯。最终林肯入主白宫。

    入主白宫后,林肯一面忍受着内阁成员的质疑与蔑视,一面承受着南北战争的巨大压力。

    林肯的内阁成员都对他很不满,觉得他是乡下来的土小子,竟然领导着政界精英们。林肯不懂点菜、不会使用刀叉让这些人感到十分诧异。未当上总统的西化成为国务卿,他甚至给林肯写过一份十分傲慢无礼的备忘录。西华在文件中指责林肯不懂管理,甚至要求林肯坐在幕后就行,由他来主掌国事。内阁成员中还有一位财政部长查尔斯,对于林肯不懂社交礼节十分生气,觉得自己的能力远在林肯之上,并想取代林肯成为下一届总统。后来的战争部长史丹顿在初识林肯时也是不断辱骂林肯,说林肯是“笨拙的长臂猿”、“讨厌的白痴”和“大猩猩”。然而面对内阁成员的轻侮和辱骂,林肯是怎么回应的呢?他仍旧秉持着他那仁慈悲悯的善心,默默忍受着他们的言语凌迟,不仅不恨他们,反而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并用最美的语言赞美他们身上的优点。查尔斯曾多次提辞呈给林肯脸色看、有意使绊子,林肯耐心挽留五次,直到第六次才予以反击,同意了查尔斯的请辞。但林肯依然赞美查尔斯,说查尔斯“比他见过的大人物中最好的一位还要强”。林肯也曾说“我唯一的主宰就是良心和上帝,人们早晚会知道的。”后来,史丹顿、西华和大多数原来辱骂及轻视林肯的人都开始渐渐尊敬他。

    不仅一开始内阁成员对他不满,南北战争的多次失利也让他承受着人民的责骂。领导南北战争时林肯很不幸,他找不到合适的将领带领打仗。优秀的将军已经老去,不能动身上战场,而他选的几个年轻将军事实证明都很胆小怕死。战争初始,一位叫麦克里兰的年轻人自告奋勇要带领打仗,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结果却是个自大、胆怯、小心眼的人,逼近敌军时不敢前进,总说敌军太多需要增援,而当派援军去且援军受困之后,他又不肯去援救,还让援军将领“自己解围”。战争初期,北军几乎没有胜过,白白损失了数十万人,造成人民妻离子散,女人们失去了丈夫,儿子和父亲。这些也给林肯带来了莫大的压力,他默默承受着人民的指责、国会的责骂,但即使如此,他也依然相信最终会胜利。

    1863年元旦,他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结果使南方更团结更气愤,而北方却意见分歧、精神涣散。他自己都觉得自己失败了,认为“上帝都在跟自己作对,简直看不到一丝希望。”1864年夏天,党内多次劝他退位,他自己也打算放弃竞选。但竞选中,最终他仅以20万选票差额赢得竞选,若选票改变1/20,美国历史便将改写。尽管情势不利,他仍然镇定地干下去,尽心尽力,不去理会任何尖酸的指责。同时,他还以慈悲之心赦放胆怯的士兵和想回家的逃兵。一直到1864年秋天,战争局势转变,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联邦最终能够得以统一。这时他才变得快乐了一些,对他来说,自由、和平、团结、胜利全都有了。然而,他没享受多久快乐时光,便遇刺被杀了。

    他被射杀后身体躺在戏院门口时,曾骂他是“笨拙的长臂猿”、“讨厌的白痴”的史丹顿说,“这儿躺着一位有史以来最完美的统治者”;他停止呼吸的那一刻,史丹顿啜泣着念到,“现在,他属于千秋万世。”尽管他活着时未能活得快乐,但好在,他的事迹和精神一直被后人传颂。林肯千百年地伟大着、屹立着。

    有的时候,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好人在活着时却不能得到好报。林肯的一生受着无数磨难,但他仍以慈悲之心待人、爱人,如同耶稣。我甚至觉得从某种程度上讲,林肯就是替人经历磨难的耶稣。他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生活给他的磨难,却并不为自己难过,而是心系着国家的团结、人民的平等、黑人的自由。在答辩道格拉斯的演讲中,林肯曾说过这样几段话:

    “人家都说我野心大,但是天知道我多么诚挚地祈求不要展开这场野心战。我不敢自诩不在乎荣誉,但是今天《密苏里折中方案》若能恢复,从原则上阻止扩张奴隶制度,哪怕暂时容忍现存的陋规,我也衷心地赞同道格拉斯法官永不退位,我也永不任职。

    “道格拉斯法官或我本人当不当选国会议员,都不成问题。我们都无足轻重,但是问题本身比任何人的利益或管运都重要的多。即使道格拉斯法官和我离开人世,这一问题(奴隶制度)仍然存在。

    道格拉斯是个机会主义者,正如林肯所说,他没有“固定的政治理论”,求胜才是他的宗旨;林肯则是为大原则而奋斗的人,他认为只要正义能够得到伸张,谁赢都无所谓。就像孔子所说的“君子周而不比”,林肯将自身利益置之度外,而将道义践行一生。

    前一阵,我看到一本写奥巴马演讲的书,里面写着奥巴马也曾竞选成功伊利诺伊州的议员。而林肯,就是从伊利诺伊州走出来当上总统的。如果不是奥巴马有意为之,那一定是命运最好的安排了。林肯循着自己所坚信的自由、平等、团结、道义,解救了黑人,并为此献出了生命,131年后,黑人血统的奥巴马当选林肯任职总统前所在的伊利诺伊州的议员,并于2008年,也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一生所忍受的苦难以及斩不断的坚持,最终有了回报。他所相信的没有错,上帝最终还是站在了他这一边。


    林肯的事迹感动着后人,也实实在在地激励着我们,告诉我们只要不停止对知识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梦想的坚持、对苦难的隐忍、对世人的宽容,即使是平凡的人,甚至是出身卑微的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成就不一样的自己,成就流传百年的美好。

    (4693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70+wxq19950212+释若公式写作+阅读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kf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