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一过,孩子将成长到最令父母发愁的一个年龄段。在养育12到16岁的孩子时,父母常常会有“暴走”的冲动。
原因无他,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面对学业压力、身体变化、自我意识和个性发展,孩子们既渴望独立,又无法割舍对父母的依赖。就在这种矛盾纠结之中,家庭氛围往往会在这个时期紧张无比。
在如此一段混乱焦虑的时期里,让孩子阅读通常也就成了“奢望”。除了上面我们说过的那些阻碍阅读的所有原因之外,叛逆期的孩子也总表现出“拒不沟通”的态度。他们喜欢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很少愿意和父母交流。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暂缓对孩子的阅读要求,让他们度过青春期后再说呢?答案是否定的。
爱丽森·戴维在书中指出,坚持阅读恰恰是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的有效方式之一。父母曾经给孩子读过的故事,是让他们感受到安全的温暖回忆;仍然给已经是青少年的孩子读书,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上的慰藉。更重要的是,孩子还能从阅读中得到更加直接和实际的收益。
比如,他们已经有了对未来模糊的期待,但受限于年纪和学生的身份,无法去体验成年人的生活。但是通过阅读,孩子就可以想象宇航员、音乐家、服装设计师等不同类型的人生,从而有助于明确人生方向。
当然了,跟孩子所有的成长阶段一样。家长引导叛逆期的孩子阅读,同样要有针对性。
比如,家长要始终让孩子保持对阅读的兴趣,但必须注意引导的尺度。要知道,叛逆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脸皮还薄。如果你总是唠唠叨叨地让他读书,孩子很可能因为反感而彻底拒绝阅读。
所以,家长要采取更加温和的手段。比如,青春期的孩子不是喜欢待在房间里嘛?那家长就可以在他的卧室里放满读物,漫画、杂志、游戏攻略……任何种类都行。只要孩子手边有书,他总会拿起自己感兴趣的那本翻翻看。
爱丽森·戴维在书里给出了一个案例。说是有个家庭为了引导孩子阅读,连厕所和浴室里都塞满了书。这样一来,他家的孩子在蹲厕所和泡澡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拿起书来读。
还有就是,家长要帮孩子定位阅读偏好。十几岁的孩子,正是探索自身兴趣,塑造独特个性的时期。所以不必局限于什么题材,让孩子自由探索最好。所以,浪漫的爱情故事鼓励他们看,精彩的推理小说也很棒,甚至科幻、恐怖题材的也要统统欢迎。只有孩子看的书籍种类越多,他才越容易找准自身的兴趣点。
家长要做的,是保持尊重。特别是当孩子推荐给你一本书时,绝对不要表现出没有兴趣的样子,更不能嘲笑或者否定他的阅读选择。要是家长能够读读孩子推荐的书籍,并且跟孩子分享读后感,那孩子肯定能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尝试和选择的过程中,孩子很可能读不完一整本书。家长对此也不用太过在意,孩子读不下去,说明他对这类题材的书籍不感兴趣,鼓励他继续寻找兴趣点就好。
家长还要以“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阅读。关于这点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个是,就算家长惊喜地看到孩子又拿起书来读,也不要表现得大惊小怪。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很喜欢跟大人对着干。你越希望他做什么,他往往偏不做什么。如果你还像小时候那样对他说:“真棒,妈妈就喜欢看到你读书”,那多半孩子会非常不高兴,阅读也就结束了。
另一个呢,是孩子很可能会看不适合他的书籍。对于这点,家长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害怕孩子因此会出现不好的行为和想法。但不管如何严防死守,其实都很难避免孩子接触这类书籍。因为孩子的朋友圈子里,很可能会分享这类书籍。所以,家长应该亲自去看看这些书,并且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将书里好与坏的内容都跟孩子好好谈清楚。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还能从某种程度上赢得孩子的信任。以后再有不确定是不是能读的书时,孩子就很有可能会先征得家长的意见。
当然在叛逆期时,有些孩子可能会经历一段完全不想阅读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也不用着急,这不代表孩子再也不想阅读了,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引导,时间总会改变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