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剖思维机理

解剖思维机理

作者: 芥空 | 来源:发表于2020-05-21 09:46 被阅读0次

每天疲于应对平淡的琐事,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思考,闲暇之余不过玩玩游戏,刷刷手机,看看别人的生活,享受毫无意义的欲望快感,给眼睛增添负担。翻到一本《清醒思考的艺术》,顿觉其骨骼清奇,俨然一位世外高人,读过后思路拓宽了不少,让我们明白自己思维的固有套路以及思考偏误。知晓意识背后的机制,自己多了一样监测仪器,明明白白面对生活。

1、幸存偏误。指的是生活中,更容易注意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会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事实上,每位成功的作家背后,都有100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每个作品卖不出去的作家背后又有100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每个找不到出版社的作者背后,又有数百个抽屉里沉睡着刚动笔的手稿的写作爱好者。而我们总是听到成功者的故事,认识不到作家的成功概率有多小。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职业游泳者,体型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实际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首选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符合要求的身材。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就像有些模特,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出来拍化妆品广告。对于心灵鸡汤的书,它们100%是那些天生具有乐观倾向的人所写。所以,现象背后的本质,应当从另外的角度审视解读。

3、过度自信效应。对于有些问题,我们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还有些数据预测等等,所以,要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作出的,而我们自己在筹划任何事情是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做最坏的打算,这样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在演出期间,当表演到一个精彩阶段时,一个人带头鼓掌,于是整个大厅里,掌声雷动,你也会跟着鼓掌。类似这样的现象由从众心理引起。从众心理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生存良策,因为遇到危险的时候,反应快的,都跑了,你也会跟着跑,而不会去思考到底是看到了狮子还是看到了老虎。

5、沉没成本。我们的设想,有可能兑现,也有可能落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能离开进行的道路并承担后果,比如中断项目,这种不确定情形下的权衡是理性行为。然而,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精力等因素之后,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于是已经投资的钱就成了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观来看,坚持下去毫无意义,投资越多,沉没成本就越大,将项目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

6、互惠偏误。互惠古来有之,基本含义是我帮你,你帮我。互惠是风险管理,互惠也有可恶的一面报复,紧接着是报复的是反报复,然后你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下回在超市有人主动跟你搭讪,让你品尝葡萄酒、奶酪、火腿,你就知道为什么最好是拒绝他了。

7、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他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他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赫胥黎说过,事实不因为被忽视而消失。但我们恰恰是这么做的。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我们阅读支持我们理论的博客、新闻,个人化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我们越来越多的活动在思想一致者的社区里,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我们怎么才能保护自己呢?那就是干掉你的宠儿。我们时刻与确认偏误斗争,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成功策略等,然后寻找反驳证据。

8、权威偏误。任何时候都有不同的权威流行,有神职人员,有国王故事,罗马教皇,哲学家或明星、银行总裁。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一位专家,都要设法向他挑战,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9、对比效应。有这样一个实验,拿来两只桶,在第1只桶里,倒进温水,在第2只桶里,倒进冰水。你先将右手放冰水里一分钟,然后将两只手同时浸入温水中,你会感觉左手水是温的,右手却感觉水是烫的。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作出绝对的判断,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

10、现成偏误。指的是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好比你身在一座没有地图的陌生城市里,但你口袋里有另一座城市的地图,于是你就使用了那张地图。你宁可用一张错误的地图,也不愿没有地图,这个比喻还是有些极端。应对现成偏误的方法就是请你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

11、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如果有人说,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你脑子里就应该敲响警钟,不过请小心,确实有那样的情形,先是再次下滑,然后回升。比如有些公司顾问会说,实施他的方案,公司业绩肯定提升,不过在此之前,业务还会下滑一段时间,但是说不定后面的业务回升是政策影响或者大环境作用的结果。

12、故事偏误。我们的大脑习惯于听故事。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这样会影响我们做选择和决定。所以在听到故事的时候,拆解开来,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

13、事后诸葛亮偏误。2007年经济预测,当时专家对08年至20年前景展望很乐观。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问到金融危机的起因,还是那些专家们会给出相同的答案,分析各种原因。回顾之下,金融危机的发生似乎完全符合逻辑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写日记,做剪报,记备忘录,会更好的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14、司机的知识。查理芒格是全球最优秀的投资家之一,有一天被邀请去做报告,他的司机对报告内容了熟于心,于是司机上台去做演讲,而芒格在台下当听众。到了提问环节,司机对听众所提问题回答不上来,他就说,“这么简单的问题,我的司机都会”,于是,让芒格解答问题。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指那些装得好像他们知道的人,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

15、控制错觉。我们总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比如,街上人行道的红绿灯按钮,许多电梯的开门和关门按钮,其实他们并不起作用,成为安慰按钮,还有一些大办公室里的空调温度调节开关,聪明的工程师会利用这种控制错觉来安抚人们。

16、激励过敏倾向。1947年当死海的卷轴被发现时,考古学家们悬赏收集,每一张新发现的羊皮纸手稿,结果,为了增加手稿数量,人们把羊皮纸撕碎了领奖励。同样的事也发生在19世纪的我国,当悬赏征购恐龙骨时,农民们会将挖出的完好恐龙骨砸碎,再去领赏。好的激励机制会将目的和激励联系起来,而差的激励机制,则与目的不符,甚至有损目的。

17、结果偏误。有这样一个思维实验,我们假设有100万只猴子在股市上投资。他们完全自然的也是纯随机的买卖股票。一年后一半的猴子投资都赚钱了,另一半亏钱了。第2年这帮赚钱的猴子的一半又赚钱了。10年之后大约只剩下1000只猴子,他们的每次投资都是正确的,20年后,就只剩下一只猴子,每次投资总是正确的,他成了亿万富翁,媒体会怎么反应?他们会冲向这只猴子,去阐述他的成功原理,也许这只猴子吃的香蕉比其他多,也许他坐在笼子里的角落,也许他是头朝下吊挂在树枝上的,也许他有跳蚤,或者思考的时间长,它一定拥有某种成功秘诀。否则怎么可能20年来总是做出正确投资决定。猴子的故事说明了结果偏误。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做决定的过程。

18、选择的悖论。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这就是选择的悖论。其原因是第一,选择范围太大,会导致无所适从;第二,选择范围大,会导致做出更差的决定;第三,选择范围大会导致不满。所以在选择之前仔细考虑你到底想要什么,要明白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

19、讨喜偏误。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那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我们会觉得一个人讨喜,会有几个因素,一是外表有吸引力;二是在出身、个性和兴趣与我们相似;三是他觉得我们讨人喜欢。

20、团体迷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特殊情况。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1、零风险偏误。我们总会为0风险支付过多。请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婚姻,敌人。研究表明,无论是中了百万彩票,还是半身瘫痪,都不会长期改变你的满意程度,不管发生什么事,快乐的人照样快乐,不快乐的人依旧不快乐。

22、锚定效应。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许多产品在包装袋上印有建议销售价也是一个锚定。职业销售人员知道,他们必须先设定一个锚,远在他们报价之前。

23、归纳法思考。一个农民喂食一只鹅。一开始鹅畏畏缩缩,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喂我?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数星期过去了,农民天天都过来,扔给它谷子。它的疑心渐渐减弱。几个月后这只鹅肯定地想:“这个人很喜欢我!”——这一信念每天都得到证明,于是它越来越坚定。它对农民的善良坚信不疑。鹅没料到,农民在圣诞节会将它从鹅舍里取出并杀掉。这只圣诞鹅成了归纳法思考的牺牲品。大卫·休谟早在18世纪就举过同样的例子,警告人们要小心归纳法。可犯这种错误的不仅是鹅,我们大家都有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除了死亡和税收没有什么是肯定的”。

24、社会性懈怠。马克西米利安·林格尔曼是一位法国工程师。1913年,他对马拉车的效率进行调查。他发现:两匹马一起拉一驾马车,效率并非一匹马效率的双倍。这一结果令他意外,遂将他的调查延伸到人类。他让许多人一起拉一根绳子,测量每人释放出的力量。他发现两个人一起拉一根绳子,平均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93%,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拉,每人只投入85%,8个人一起拉时就只剩下49%了。团队有其弊端,当然也有存在的价值,团队有甘冒比个人更大风险的倾向,人们称这一效应为风险分摊。团队讨论会做出比人们独自做决定时更冒险的决定。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缓和团队的弊病。

25、光环效应。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别人的优秀,耀眼光芒必须让我们警觉,不能以偏概全。

26、框架效应。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如果我们只关注整体的一个方面或少数方面,我们也是在顺从框架效应的规则,换成另一个框架,我们也许会做出不同的决定。

27、双曲贴现。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都不愿意为在将来得到更多奖励,而于今天放弃一种奖励,这纯属本能。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尽管如此,双曲贴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冲动控制越小——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则是不明智的。

(2020年5月21日,周四,多云)

相关文章

  • 解剖思维机理

    每天疲于应对平淡的琐事,几乎没有时间静下心思考,闲暇之余不过玩玩游戏,刷刷手机,看看别人的生活,享受毫无意义的欲望...

  • 思维机理思辨与立场

    本 书 价 值 这是一本有着教材的知识密度,但却没有教材式艰涩枯燥的书。作者条分缕析地剖开思维的肌理,揭示思维顽疾...

  • 男女不同的思维

    男女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男人的思维方式,称为“线式思维”;女人的思维方式,称为“网式思维”。 从解剖学上看,大脑的...

  • 解剖“罗辑思维”

    上一篇文章我分享了如何进行分析阅读。现在就现炒现卖,用分析阅读的方法来解剖一期“罗辑思维”——第160期《鄙视链是...

  • 【352→思维模型】动机理论

    1 动机是指个体为了实现任何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动机是一个过程,体现了个体为了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强度、方向和坚持性...

  • 《幽默力》阅读

    搞笑有套路,段子有公式,懂得了幽默的机理,学习了幽默的思维,可是还是不知道怎么幽默怎么办呢?别急,在思维和肌理之外...

  • 机理模型和非机理模型

    机理和机制 机理,是指事物变化的理由与道理,从机理的概念分析,机理包括形成要素和形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其原理...

  • 思维解剖之思维四象限

    在时间管理方面,有一个著名的四象限法则大家都非常熟悉,这是著名管理学家史蒂芬·科维提出的一个时间管理理论。这个理论...

  • 熊玲:强迫症的思维解剖

    强迫症的外形与内心(四) 3、思维解剖 思维是人的个性特征之一。心理学家荣格给思维的定义是:“思维是一种根据自身的...

  • day8

    机理 铅笔 单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剖思维机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na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