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琴
古往今来,琴,似乎只属于男人。
抚琴的俞伯牙是男人,听曲的钟子期也是男人。
就像琵琶也只属于女人。
这并不奇怪,正如天下女人都会做饭,但能被称为大厨的,基本上都是又肥又胖的老男人。
天下女人唱歌好听的多了去了,但从来没出现过肖邦莫扎特贝多芬这样的大师。
只不过大师一般都不高调。
你或许见过陈美拎着把小提琴在舞台上窜下跳,快乐地像只猴子,你却未必知道同样拉小提琴的薛伟,26岁就已经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你或许见过玖月奇迹那个女的手上一个键盘脚下一个键盘,快活得不亦乐乎却从来不问“大哥,力道够不?”,你却未必知道李云迪在16岁就获得过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金奖。
遗憾的是,吉他是越来越普及,古琴却没几个人会弹了。
《广陵散》既已成古,《高山流水》也早不在。
(二)诗
当然,也不是所有领域,都是男人占绝对优势。
且不论描红刺绣生孩子,公孙大娘舞起剑来,唐代剑客排行榜第二的李白也不禁要为她作诗叫绝。
诗词,就是男女各有所长,不分高下的。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出了愁绪绵绵,李清照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也道尽了心酸;
崔护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固然不错,朱淑真的“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也毫不逊色;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后人津津乐道,卓文君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又何尝不是千古绝唱;
东坡先生的“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让人潸然泪下,鱼玄机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也不禁叫人叹息。
可惜,到了近现代,随着白话文的推广,古体诗词也就逐渐退出历史了。
当然也有些近现代诗词爱好者,也作了一些古体诗词,然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不过是些打油诗。
(三)酒
有项调查数据表明,33.3%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经常性适度饮酒。而其他66.7%的被调查者则反对这一说法。
——这项调查报告来自于我一家三口。我是认为该喝酒的33.3%,反对的那66.7%是我老婆和女儿。
可能女人永远无法理解,男人为何连看电视都要倒上一杯老白干,“嘎嘣”一颗花生米,“滋溜”一口小酒。
正如男人永远无法理解,女人为何就连出门买笼包子都得梳洗打扮半天,“出门五分钟,化妆两小时”。
其实酒对于男人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化妆对于女人。
朋友聚会,得喝两杯吧?
谈个事情,饭桌上没酒怎么成?
吃个火锅撸个串,不来瓶啤酒算啥?
高兴了难过了苦闷了,除了酒还有什么能犒劳犒劳自己?
哥们在一起,总不能两包薯片絮絮叨叨东家长西家短喋喋不休拉家常吧?
当然,我喝酒全没这些理由,我只是单纯地想喝而已。
三两杯酒下肚,人一下子就精神多了,仿佛瞬间从一个庸俗的老男人,立马变成一个经天纬地的大丈夫。
仗剑江湖的侠气,指点江山的豪气,
路见不平的怒气,清扬脱俗的仙气,
伴随着满口的酒气,全汇集成了可吞山河之气。
就连跟老婆说话的声音,都敢提高两三个八度了。
再两杯下肚,走起路来都比腰缠万贯的土财主要扭得厉害。
爬上吱嘎摇晃的破床,盖上褴褛的破棉被,梦里又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四)花
俗话说,男人四十一枝花。
但到底是什么花,俗话可没说。
可以肯定的是,绝不会是玫瑰啊牡丹啊水仙啊之类的。什么热情奔放雍容华贵婀娜多姿,都没男人啥事。
兰花倒是挺适合男人的。“与君子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之矣。”
现代也有以“兰”为名的,梅兰芳啊,冯友兰啊等。
只不过正如一贯的,男人的好东西最后总是被女人硬抢去一样,如今但凡跟花有关的名字,男人几乎都不敢用了。
就像高跟鞋,本来是男人自己发明了自己用的,后来就变成了女人的专利,哪个大老爷们儿敢穿个高跟鞋上街,不被当成变态遭到朝阳区群众举报才怪。
就像“凤”字,凤本来是雄性,凰才是雌的。司马相如勾引卓文君的曲子,就叫做“凤求凰”。
古龙小说也有个主人公叫陆小凤。
可现在,早已没有哪个男人敢起名叫“小凤”。
你连电灯泡是爱因斯坦发明的都不知道,还敢跟古今天下智商第一美貌无双的凤姐用同一个“凤”?
(四)茶
说实话,我并不喜欢喝茶。
一是我总认为自己还不到喝茶的年纪。
我平日里喝茶,纯粹只是因为讲课久了嗓子干哑,需要补充点生津止渴的水份,而学校又老是不提供冰镇啤酒。
若是有朋友周末打电话说“来我家喝茶啊”,那回答肯定是“啤酒还是白酒?”
二是我总觉得,我还不具备喝茶的身份:
生财有道的小大款;
钻营有术的小大官;
修行有悟的小大师;
办事有路的小大咖。
我既不能像他们一样舌绽莲花,也总不能在他们面前口吐白沫吧。
还有就是,我自认缺少那些品味甘饴的丰富的人生阅历:
商海的大沉大浮;
仕途的大起大落;
人生的大悲大喜;
心灵的大彻大悟。
当然,也就品不出那些好茶里的禅味,香茗里的回甘。
既然不喜欢牛叉,自然也就不想装叉。
你要是约我今晚路边小摊烤两个大猪腰子就两瓶啤酒,这才是我爱的生活。
酒酣耳热,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