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两个月,是家庭手机战争爆发的高峰期,家长们纷纷开始签订手机使用的规则协议、断网、没收手机、砸手机,孩子们纷纷回应怄气、绝食、不学习、离家出走、不上学。我收到的家长咨询,就像微波炉里的爆米花,嘭嘭嘭嘭,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其实大同小异。
很多家长有一个粉红色的想法--------”放下手机就能专注学习”,我有的时候真想问问------为何这把年纪还如此少男少女心?
打个比方吧:
热衷学习的孩子就像运动员,他们精力充沛,精神专注,敏捷高效,专业水准远远高于常人。

手机或游戏呢,
一像合法的大麻,让人爽一下;
二像声色犬马的生活,让人嗨一下;
三像一张门票,让人踏入社交圈。
当人疲惫无聊孤独时,最常见的方法是嗨一下,爽一下,交际一下,孩子也一样,玩玩手机,玩玩游戏,聊聊天,可休闲,可麻醉,可欢愉。我有个学生曾经说过,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打两盘游戏,确实可以立即心情好转,但不能让学习成绩提升。所以游戏是个麻醉剂或者安慰剂,不是良药。
”禁止手机=好好学习”?
这个逻辑相当于”我们剥夺了一个疲惫孤独者的休闲、麻醉、欢愉,所以他就立即成为了一个生机勃勃,高效敏捷的运动员?”
如果这个逻辑仅仅是搞笑,倒还万幸;事实上它带来各项并发症。

再打个比方吧,一个家庭就像一个城市,本意是想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城市文明,没想到手机引发的战火纷飞,平地一声雷,炸掉了十年的建设成果。
训练运动员按教练的套路,治疗病人按医生的套路,平凡愉快的生活则按普通人自己的套路。在家庭中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别总想着“一招鲜,吃遍天”,“手机没收,万事大吉”,暴露贪婪之心倒是小事;毁坏多年教育成果,太得不偿失。

我们的高效自我管理课程,先讲清楚为何要学习,再讲清楚手机是什么,然后教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学习方法,初高中各年级发展规划方式。让人心服口服,并有成功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普通人训练成有所专长的业余运动员(专业运动员是必须放弃常人生活的)

我们的课程中从来没有没收过手机,最严厉的说法就是”手机要么放在自己口袋里,要么放在老师口袋里,你挑一个”。在我们的课堂里,有思考的乐趣,有温暖的友情,还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为何还要玩手机呢?那些非玩不可的,他的心确实破碎了,就让他在这里舒缓一下吧,都能感受这个愉快积极爱探索氛围。我们试过无数次,都有巨大转变。

因为我长年累月的回答同样的问题,逼我深思,每当我遇到家长们只想要一个立竿见影不玩手机的解决方案,我就很想大喊一句烂大俗的”不忘初心”!-------你到底想要什么啊?是让孩子积极向上卓有成效? 还是只要放下手机,哪怕他怒火万丈,哪怕他迷迷茫茫?
我特别同意网络上的说法,”手机是个背锅侠”。

如果想知道怎样训练孩子,欢迎收听我们的网上课程,但最具成果的还是面授课程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