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伴孩子是重要的事,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重要的事。每天完成学习任务是紧急的事,但有时候它并不重要。而我却很难对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说“不”。比如今晚。孩子背诵《春夜喜雨》,实际上对于他们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背诵起来是有难度的。奔仔平时记忆力好,平时背诵时候基本上十分钟就都记住了。可是今天,他居然读了几十遍都没能背下来。
我这会儿在反思,我如果能够在他背第20次的时候“喊停”,引导他先练习一下明天乐考的两段话,等他思维打开一些了再来背诵,或许结果会好很多。可惜我没有,我把背诵这件事情当做了“重要且紧急”的事儿处理。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孩子的负面情绪,在发现姥姥姥爷没有和他打招呼就回去了之后爆发,冲我和他爸爸哭闹,原本就在克制着情绪的我瞬间爆炸。连带着这两天他的拖延怠惰一起清算,越说越气,最后把嗓子都喊哑了。
趁着还有一丝觉知,我迅速将我和孩子分开,告诉老公我情绪失控了,需要他接手大宝。在做出这一调整之后,对于我来说,有了一点让自己平复下来的时间和空间。
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修为太浅,平时疲于在模式里运行,像打乒乓球一样看似“有条不紊”地干活儿。实际上,内心紧绷或是麻木。经常把“紧急的事”等同于“要事”,在一地鸡毛中做着类似于捡鸡毛般没有实际意义的事儿。
唯一庆幸的是,这几年的自我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了“价值观”就是重要性排序,尤其是近两年,在我还没有有足够清晰的意识时,偶尔做过一些与家人共同规划高质量家庭生活的体验。比如,即使是在今晚,在我和孩子都平静下来以后,我也和孩子进行了一会儿一对一的交流,从他上星期的一些表现说起,帮他梳理了今天他为什么背不会的原因。老公说他觉得很奇怪:孩子都情绪失控了,也感觉到了妈妈也情绪失控了,但还是非要妈妈陪着。对此,我内心升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今天的事情让我往深层次觉察了一下,当我9号自保的模式与孩子疑似3号社交的模式发生对抗时,3号是9号的提升方向。但是妈妈的角色又不允许我对孩子一味妥协。于是矛盾便产生了,这种矛盾冲突,我之前并不愿意面对,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自我意识在慢慢形成,模式也渐渐成型了。我不能以改变孩子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为代价,让自己过得舒坦。惟有不停地自我觉察,或许还会经历类似于今晚的声嘶力竭,或许这种声嘶力竭的反应是“破壳”前的呐喊,又或许这也是我的觉察心给我的又一次警示。
一定得常怀觉察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