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这么一句话,大丈夫有可为之事儿,也有不可为之事儿。可为之事儿,多长远而少短视。不可为之事儿,多短视而少长远。
直白一点来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儿,最好要有“长远”的目光。人太过于短视,就容易失去理性,变得冲动,给未来埋下隐患。
比如,五十岁的时候,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没有任何的准备,那到了六十岁,终究是要受苦的。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年过五十的中年人来说,他们所要重视的,应该是“钱财”。这钱该怎么花,花在什么地方,要存多少,都需要谨慎规划。
五十花四钱,晚年多不安。如果我们总是把钱花在这些地方,命就会越来越苦。
一、宠溺子女,让他们啃老,不是好事。
过了五十岁,绝大多数人的子女都大学毕业了。对于这些需要自力更生的子女,每一位父母都有着不同的态度。
一部分父母认为,当下赚钱不易,生活艰难,没必要逼得孩子太紧,父母继续宠爱他们就好。更何况,孩子可以啃老,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部分父母认为,过分宠溺孩子,让孩子学会啃老,看似让孩子轻松了,但他们没有赚过钱,也不懂得生活的艰难。难道父母可以养他们一辈子吗?
在我看来,前者的观念,太过于短视了。首先,过分对孩子好,不一定就是真的好,也许是“养坏”孩子的开始。
其次,孩子没有自力更生的本事,就只会吸父母的血。等父母退休了,那他们的晚年,真的就幸福吗?十有八九,会更苦。
所以说,人过五十,尽量穷养孩子,让他们体会赚钱的艰难。如此,他们才会知道父母的不易。
二、总喜欢借钱给别人,迟早害了你。
在2023年的今天,网络上有个说法:尽量不要把钱,借给除家人外的任何一个人,哪怕是亲戚,也不能借。
这里谈到的家人,是我们的父母、伴侣以及我们的孩子。除了他们,其余的人都不可信。因为在2023年的今天,还不起钱的人,会越来越多。
只要我们留意新闻,就会发现,“失信”的人数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这就说明,不少人赚钱艰难,还不起银行的贷款。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亲戚来找你借钱,那你是否会借给他们呢?如果有抵押物,那借给他们也没问题。如果只有一纸协议书,那就算了,基本有借无还。
借钱给别人这件事,那是需要看时机的。环境好,赚钱容易的时候,可以适当借钱帮别人。而环境不好的时候,你借钱给别人,就等于肉包子打狗罢了。
做个精明且理性的人,少跟别人谈利益,少借钱给别人,那你会少很多烦恼。
三、投资所有人都知道的项目,会被割韭菜。
在商业市场当中,有一个定律:所有人都知道的项目,多半是割韭菜的陷阱。而少数人知道的项目,才是赚大钱的路子。
为什么每个人都知道的项目,都无法让人赚到钱呢?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就连小学生都会说“好好努力”,你还说努力,不就是人人都知道的废话吗?只有别人不知道的,才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如今,我们会发现朋友圈有一堆人,在说投资哪个项目最好,甚至还有人劝你背负三十年的贷款去搏一搏。像这种“中介话术”,只要你听了,就会吃大亏。
试想,如果这项目真的能让人赚到大钱,那他早就闷声发财了,还会告诉你吗?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这个道理。而流给外人田的,多半是毒水。
五十岁后,切勿觉得自己历经半生,有阅历了,就刚愎自用。多思考某些问题的逻辑,你就会发现,这割韭菜的世界,存在诸多的漏洞。
四、透支身体,送钱给医院,会返贫。
对于身家百万的中产家庭来说,只要某个亲人生一场大病,这个中产家庭就会立马变成低产家庭,直接降低了一个层次。
对于身家几十万的普通家庭来说,只要某个亲人生个病,就会让这个家庭元气大伤。因为治病的花费,是家庭返贫的开始。
普通人,该如何避免白白送钱给医院呢?只能说,在早年的时候,就该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工作的时候才工作。
不少人会感慨,普通人要赚钱,要吃饭,哪有休息的时间呢?
这番话,确实有道理。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等人生病了,赚到的钱还不够给医药费,那就不是不能吃饭的问题了,而是负债累累,家破人亡的问题了。
人过五十,能够保重身体,就尽量不要轻易透支。让身体好起来,很难。而让它变坏,却很简单。更何况,保命的同时,就等于在赚钱。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