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我们在讲习作《我的心愿》,在“关于社会”这一类中,书中列举出一个心愿“科学家发明新药,治愈癌症”。小芬同学举手发言说,其实在新的世纪,困扰人类最大的疾病是心理疾病,她要致力于解决人类心理问题的研究。小芬平时是个爱阅读、爱思考的女孩,总会有一些超乎于她这个年龄的不寻常的表达。不过,对于她这个观点我倒是深有同感,因为看过类似的文章,并且在生活中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十多年前,和我一起长大的一个姐姐就是因为抑郁症服毒自杀的。她的死,周围的人无不扼腕叹息,唏嘘不已:这个姐姐的丈夫结婚没几年就因为肝癌去世了,不过幸运的是他们有一个女儿。由于是上门女婿,姐姐一直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其间发生了什么外人也不得而知。但是姐姐平时看起来总是笑眯眯的,与人和善,邻居们都会夸她懂事、能干、孝顺。可是就在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她对家里人说自己不太舒服不想吃晚饭,独自一个人回房间休息,哪知道这一走进去就再也没有走着出来。她自杀的那年,女儿还在上小学,可怜的孩子也不太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看着哭得爬不起来的爷爷奶奶独自发呆。后来,我们才听说姐姐有抑郁症,吃药好多年了。可能由于经济、心理的压力太过沉重,她选择一死了之,丢下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绝尘而去。她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旁人没有资格说什么,我只是感到一阵阵揪心的疼痛,为姐姐,为她的孩子和爸妈。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生命就只有一次,失去了不可能再重来,可为什么有的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抛弃这珍贵的人间呢?
两年前,身边又一个姐姐因为抑郁症选择了自杀,她的方法有点吓人,竟然在家点燃窗帘造成火灾,将自己活活的烧死了。听到这样的消息,谁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得知姐姐以这样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我第一个想法是,在大火蔓延的那一刻,姐姐有过疼痛和后悔吗?这位姐姐在临死前的几天,刚刚在医院查出抑郁症,家里人对她都很好,家庭条件也非常优越,所有人都不明白她为什么会选择了一条绝路。大概这其中的缘由,只有她自己能说得清楚吧。
或许,抑郁症患者在选择自我灭亡只是一刹那的念想和冲动;又或许,他们的决绝已经是长期痛苦的积累,然后在某个时间点决堤。杨绛先生曾讲述过她的一次经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去看一位老朋友,当时就觉得对方不太对劲,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热情。后来第二天,就听说那位老先生忍受不了折磨自杀了。杨绛非常后悔,觉得假如她能在感觉到他有点失常的时候加以劝说,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其实,杨绛不必如此自责,因为能够自救的永远只有自己,谁能二十四小时毫不松懈地看管一个抑郁症患者呢?
我在生活中遇到过两个向我诉说自己有抑郁症倾向的孩子,都是女生。第一个告诉我,自己有失眠的倾向,并且有过自残行为。从她的言语中我发现她对父母是一种极度排斥的心里,什么话都不愿意对他们讲。我耐心地劝解她,告诉她天下所有人中只有父母才是最真心对待自己的那个,让她尝试和父母交流。令我开心的是,孩子很听我的话,并且努力迈出了走向父母的那一步,后来的情况好了很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自救的例子——敞开心扉,找到突破口,将心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清空,就能迎来新的日出。
还有一个孩子的自救方式我更为赞叹,她说自己有过很多次想跳楼的冲动,但是总会在瞬间想起“假如我跳下去,爸爸妈妈怎么办”。看,这其实是一个并不缺乏爱的抚养的孩子,正是父母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培养,让她的内心柔软、善良,正是这样的一份柔软和善良,在关键时刻让她瞬间清醒。
所以,当我们面对心理有点问题的人时,倾听就足够,至于如何走出来还是要当事人自己有大彻大悟的清醒。当然,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那个需要被救治的人,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免疫力,获得在纷繁世事中汲取宁静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