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要上台宣讲论文,对于稿子思路对不对,一直挺担心。主办方老师没有回馈稿子有问题。直到上台前一天,接到编辑部主任的电话,提出修改的意见。
稿子开篇还是有一个挺大的“雷”,幸好有指导,我趁机又问了一句,整体合适吗?得到肯定的答案后,我开始着手将稿子记熟。
怎么办呢?怎么能做到稳稳地大方地去表达。
总得非常熟练吧,这样心里不会慌。
于是,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对着稿子开始朗诵录音。一遍下来,边听边收拾东西,忙了一阵听不下去了。读的时候没觉得自己磕绊,听起来怎么这么不流畅,费劲。
停下手里活,重新坐下再读再录。通过录音反馈,我的耳朵好像也灵敏起来了,是否流畅有点儿数了。
几遍下来,始终不满意,看来只能用笨办法了。抽出一张空白纸,拿出一支笔,将稿子分成四个部分,开始按序一部分一部分练习。
反复朗读一部分,画正字记录遍数,十遍后再录音。老老实实完整一遍再动笔画,尤其第一段的开场白,争取将其背出来,保证开场的流利。
就这样利用空闲时间,通过反复练习的笨办法,将文稿读熟练,读流利了。再听录音,耳朵舒适多了,没有那么多的迟疑、停顿、出错。
如此笨办法,给我带来了充分的踏实感,心中有数,上台就能收放自如了。
如果焦虑、担心,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老实去做,反复去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