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
东汉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https://img.haomeiwen.com/i4948620/6be47f8b4d14dc3d.jpg)
东汉末年,是个群雄逐鹿、波澜壮阔的英雄时代,战争成了各路霸主争夺地 盘和扩大势力的最有效手段。可以说,每一场战役的胜负,都决定着一位英雄人物的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发展轨迹。
在袁绍、袁术、吕布、刘备、孙权等众多实力开挂的大咖中,曹操具有天赋 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这决定了他在强者生存的乱世纵横跌宕,叱咤风云。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 4 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分别是巨鹿之战、官渡之 战、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其中由曹操主导的就有两次,可惜一胜一负,结果大不相同。
建安五年(公元 200 年)曹操与袁绍决战官渡(今河南中牟),两军僵持,久攻不下。最后,曹操在兵微将寡、军需补给困难的情况下,出奇制胜,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终以 5 万兵力,打败了袁绍 10 万大军。
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这场战役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挥师南下,准备一统江山。
刘备和孙权势单力薄,只好联合起来抗击曹操。曹操一方号称有 20 万大军,而 孙刘联军只有区区 5 万,双方力量极为悬殊。
当时,曹操的北方士兵不熟悉水战, 于是将船的首尾用铁链连接起来,就像在陆地上一样。
东吴大都督周瑜乘机使用计谋,先派将军黄盖诈降,后用火攻烧毁了曹军战舰。最后,曹操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败而归,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从此三国鼎立的序幕就此拉开。
真可谓“成也火攻,败也火攻”。
但是曹操并没有因此气馁,他回到北方重整旗鼓,破马韩,征孙权,伐张鲁,继续征战四方,最终巩固了北方政权。
他病逝后,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称帝,史称 “曹魏”,从此延续四百余年的大汉王朝终于灭亡。
曹操一生戎马生涯,他用武力征服了天下,也用手中之笔征服了文坛。
他一路征战,眼见了乱世的凄凉景象,提笔就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同时,拥有着广阔胸襟的曹操也时时不忘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当他 53 岁时,仍以磅礴的气势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言壮语。
《龟虽寿》这首诗是他的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组诗的最后一首。
这是一首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真切体验的哲理诗,因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
写这首诗时,正是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州、 东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他否定了神龟、螣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
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渴求神仙长生之术,不是求仙丹,就是访仙人,而唯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着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曹操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劝人 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 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这四句笔挟风雷,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真是幸运极了,让我用歌唱来表达我的思想感情吧。
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 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
全诗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处处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和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龟虽寿》这首诗更可贵的价值在于这是一首真正的诗歌,它开辟了一个诗 歌的新时代。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人们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
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又极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
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
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慷慨多气”的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
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夺目光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