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小朋友背诵《笠翁对韵》,也想补上自己在国学方面的严重不足。不得不承认自己老了,小朋友十五分钟不到就背完了一东的全部内容,而我却一直在第一段中徘徊,一直到胖贺喊我们出发去远足,我还在纠结“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后面是什么,被两个人嘲笑了一路。
但还是被李渔的韵律及画面打动了:“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每一句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让我想起“羌管悠悠霜满地”的萧瑟;
“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又让我眼前浮现出“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苍茫。
我把感受说给他们两个人听,胖贺说:“李渔是清朝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出的音律感受,自然会有古诗的影子。”
果果惊叹:“那他得会背多少诗呀?”
当被爸爸告知古时孩子上学背诗背经典是主要内容时,又用前两天我们一起看的《经典咏流传》来诱惑她,小姑娘当场决定自己要把书架上的“古书”都背一遍。我和胖贺欣慰地对视一眼,要知道前几天我们才发现她对书架上的那些《唐诗》《宋词》《诗经》之类的书自动屏蔽,选书时都自动跳过去,还对姐姐说那些都是古书,没意思,她看不懂。
不着急,慢慢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