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常失眠,躺在床上想起了那个曾经的自己,因为有一个小小的想法,就支撑着自己不眠不休的整理文稿,去拼尽全力去完成每一次“我是讲书人”的活动。说来有趣,那个小小的信念,让我燃烧了对图书的渴望,也给予着我巨大的充实感。
起初,我是那个躲在安全区的小兔子,身边一有风吹草动,我就总是觉得危机四伏,这样畏头畏尾的我,整日又躲又藏,不知道在自己的惶惶恐恐中错失了多少次机会,也错过了多少外面的风景。渐渐地,我厌倦了在兔子洞里和大家谈天南地北,谈理想抱负,我发现兔子洞的天空就那么大,自己的眼界就那么远,而我的梦想也在我的堕落中一点点发霉变质…我还是怕了。
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主动出击。当我得知孙影老师举办的读书会是全班都可以参加的时候,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狂喜,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我有一个摆脱那个不思进取的自己,收获多多,也可以为自己打开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界,当我孤独时,有书陪伴,当我苦恼时,有书解惑……短暂的热血过后,我没想到自己的心情又如死水般沉寂,我又迎来了新的恐惧,读书会是一个全班的阅读活动,每一次的举行,都需要班里中两位同学的参与,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然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这本书的内容感悟。而我,那个站起来讲话都无与伦比的我,可以吗?自我的怀疑,让我像一个泄了气气球,自信心随之溃不成军。
在读书会举行的第一期,全班同学一起读短篇小说《羊脂球》我看见身边的同学现在讲台上,侃侃而谈,落落大方,真的是惊艳了我,原来一直以为大家都是安全区的兔子,后来发现现在讲台的她们,好像变成了有着许多闪光点的金子,她们谈着自己的看法,果真不一样,我看见她们眼神中的坚定,也看见老师对大家的认可和欣赏,此刻,我的内心,又燃起对讲书的无限向往。我有所忌惮的心舒缓些,有所抵触恐惧的情绪也在这样温暖的氛围中,一点点消散了,我觉得我也要试试。
我也参加了讲书人的队伍中,也开始准备自己在读书会中的第一次发言,好久不读书的自己,发现自己对文章理解力下降,纵使自己努力抓住每一个作者描述的细节,还是不知道从哪里作为切入点,讲出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讲书,也想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急于摆脱安全区的我,对突如其来的焦虑紧张,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着,在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定海神针,让我在心潮澎湃中,依旧坚定不移,在我前面,是已经做完讲书,与我分享经验的同学,在我的身后,是为我默默支持,保驾护航的老师。我想,我没有理由退缩。
我至今还记得自己为了一点点思维的火花,不停的整合文稿,与老师沟通,返工,修改,这样的过程从来都不是苛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有好,还有更好。而为了表达效果好,我也常常在空教室里对着空气讲书,一遍又一遍循环式的演练,这样的过程从来都不是自虐,因为这个世界上有精彩,还有更精彩。仔细想想,其实很累,也曾有思路闭塞时沉重地叹息,也曾有疲惫到倒在床上长睡不起,但我从来不孤独,我还有背后支持我的老师,还有台下期待我的同学。还好,这世上天道酬勤是不变的定律,让我尝到了和辛苦成正比的满足的甜蜜。比起曾经让自己丧失感知力的麻木来说,一点点的辛苦算不了什么,最起码它让我一点点清醒,一点点抗争,一点点远离曾经懦弱的自己。
后来,直到我现在讲台前,我才发现,那些在背后咽下所有辛苦,那些获得老师同学的支持,都变成了我作为讲书人的勇气,我听得见心跳的加速和声音的颤抖,也感受到自己的腿在抖和呼吸不稳,这些都是紧张带来的不可控制的因素,也许我没有余力去克服生理上的不适,但我用自己的执着和勇气去一点点的征服心理上的不安,。那一刻,我看见老师赞许地点头,同学认真地倾听,原来,所有的人眼睛,从来都不是射穿身体的射线,而是一束束温暖的阳光,就这样温柔地照拂我,大家从始至终都在陪伴,那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让我特别感动。那个一直阻挠着我的最大障碍,竟是源于我内心作祟,心态的转变,也让我一点点挣开那个怯懦的外壳,去拥抱更好的自己。
自从那次讲书之后,听到老师和同学对我的评价,我对自己产生了一定的认可,这样的自己对自己的支持,成为我在读书会继续走下去的信念,我想读更多的书,想写出更好的感悟,想和更多的人分享心得,最重要的是想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那个敢做敢为,迎难而上的自己。现在想来,参加读书会真的占用了许多时间,那些我用来翻网页,聊八卦的精力被利用起来,就给了自己大脑思考的时间,而我的世界,似乎远离外界的喧嚣,沉浸在书中的文字和大脑的思考中,安静的度过,所谓动则乱神,静则养性,大概就是如此。
现在,发现新大陆的我,有了新生活。读书在读书会这样可以“输入――输出”的过程中,一点点浸入我的灵魂,原来读书从来不需要理由,因为那是智慧的源泉,是思考的资源,而我,也遇见了那个新的我,一个自信自立,永不言弃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