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27)不识忠臣项羽中计——范增怒走而终

(127)不识忠臣项羽中计——范增怒走而终

作者: 牧雪飞箫 | 来源:发表于2024-02-20 13:06 被阅读0次

亚父范增本是项羽所率楚军的智囊,是个死心踏地帮助项羽打天下的人。但因项羽刚愎自用、不仁不义、且缺乏政治头脑和韬略,使范增无法再干下去了;他与项羽的关系逐步冷淡疏远,直至不得不出走,最后落得个急火攻心疽生于背、发病而死的结局。

彭城暨睢水大战之后,刘邦的汉军由优势转为劣势。在大败无望之时,刘邦得益于两个人的救助,才站稳了脚跟,得以重新组织力量抵抗项羽的楚军。其中一人是吕后的哥哥周吕侯,他作为刘邦手下的汉将统领着军队驻扎于下邑;下邑就位于刘邦曾驻扎过的宋州砀山县一带,距宋州一百五十余里。“汉王间往从之,稍稍收其士卒”。即刘邦从小路逃跑到了下邑,在周吕侯那里才稍稍喘了口气,慢慢地聚拢了一些兵卒。刘邦率领这些收拢起来的部队又逃至荧阳,汉军的各路败将闻讯,才先后前来相会。另一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荧阳,复大振”。即萧何发动了关中老弱男子以及年龄未满二十岁的男子,全部武装起来,急忙赶到荧阳助战,这才使大败后的汉军重新大为振作起来。萧何的战争动员能力,在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算救刘邦于危难之时;否则他手中无兵,绝不可能据守战略要地荧阳,或死于楚军的穷追猛打之中。

汉军驻扎在荧阳,项羽紧接着挥师追击到荧阳;与汉军战于荧阳以南的京县、荧阳县以北的大索城、小索城之间。两军一时处于相持态势,楚军因此不得过荧阳而西进。因为项羽从齐国战场抽身,突袭汉军致刘邦大败;齐国的田横得以收复齐国,扶立已死的田荣之子田广为齐王。项羽实际上已失去了对全部战场的掌控能力,形成了他在则胜、他去则败的状态。足见其帐下乏人、个人英雄主义作祟的影响。

荧阳县汉军“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即汉军修筑了贯通黄河岸边的甬道,以取得敖仓的粮食。敖仓位于荧阳西北的山上,北临汴水,秦王朝之时就在那里筑有很大的粮仓。“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荧阳以西为汉”。即因项羽仍采取断敌粮道的传统而有效的战法,多次侵夺汉军运粮的甬道;造成汉军粮食缺乏,心理恐慌,于是主动请求与项羽和解,要求以荧阳为界,割荧阳以西的地盘为汉王的封地。此时缺乏战略头脑、只知打仗呈英雄之气的项羽,竟然随随便便地要答应刘邦的请和。但他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反对,此人就是被他封为历阳侯的亚父范增。范增说:“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即说汉军现在很容易打败,今天如果你解除了包围而不攻破他们,那么你以后对此事必后悔莫及!范增认为这是一次切切不可再失去的难得机遇,你项羽已经失去了鸿门宴之前的机遇,那时刘邦羽翼未丰;现在他虽已羽翼丰满,但大败在前,你却忽然要放他一码,搞什么划荧阳而治,这不是有病吗?两次机遇俱失,你项羽还在这世上混什么呢?在范增的批评下,项羽这才与范增一道急忙加紧了对荧阳的包围。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其中就包含着对项羽此战历史教训的总结。

刘邦可不像项羽那样,一味拼命只想显示自己的神勇而不思未来。在大兵压城之际,他采取了谋士陈平的离间之计,让本来没有多少头脑的项羽,一下子失去了堪称是楚军之灵魂的谋士范增。项羽派人来到汉军中的时候,刘邦故意摆了丰盛的宴席,猪、牛、羊大件齐全。正要端进来食用,一向善于演戏的刘邦看着使者,忽然眼珠一转说道:“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即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怎么反而是项王派来的使者呢?说罢,刘邦就命人把丰盛的宴席撤走了,“以恶食食项王使者”。即令人把恶劣的食物端上来给项王使者食用。这一上一撤、一好一坏的膳食改变,惟妙惟肖地演完了陈平设计的离间之计。

楚军使者也不问这是为什么,回去之后就一五一十地报告了项羽。不动大脑筋、却有小心眼的项羽立即怀疑“范增与汉有私”。即认为范增与刘邦有私情,可能背地里在出卖他;于是他就果断地剥夺了范增的某些权力。一向忠实卖力、被项羽尊奉为亚父的谋士范增,没想到项羽会怀疑他,更没想到项羽会因此剥夺他的某些权力。他哪受得了这种委屈,甚至感到遭受了人身侮辱,在“士可杀不可辱”的传统心理作用下,范增大怒,说道:“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即说现在天下归属的事已经大定了,君王你好自为之吧,请求你让我这副老骨头回乡归隐吧!偏偏项羽也是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心说难道没你范增,我项羽就不能打天下了?那出生入死、过关斩将的事是你范增干的吗?他大手一挥:随意,请便,你走吧!

可怜七十五六岁的范增真地走了。未走到彭城,“疽发背而死”即因毒火攻心,后背自骨内突然生出一个使之痛不欲生的毒疮,很快夺去了他的性命。如此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谋士一眨眼没了,这不能不说是楚军的一大损失,也是导致项羽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因素。刘邦用一个简单的换饭的手法,演了一出司空见惯的离间计,竟让项羽失去了一个重要的谋士,甚至让楚军失去了灵魂。项羽为何就不能识破刘邦的计策呢?说到家还是他的文化素质问题,是不识忠臣枉为君的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7)不识忠臣项羽中计——范增怒走而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ybadtx.html